“十三五”时期是全县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县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80.5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25%。县级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18.4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26.3%。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7亿元,年均增长6.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9亿元,一批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顺利建成。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累计进出口总额达到6.39亿美元,年均增长26.5%。居民收入显著增加,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053元、16308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38.2%、47%。金融业稳健发展,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74.9亿元、355.3亿元,新增存贷比99.6%。综合成绩在全市排名大幅跃升,先后荣获“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县区一等奖”和“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现场交流会综合考核九县三区第1名”。

乡村振兴开创新局面。聚焦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战略,积极落实市委“三步走”部署,被列为省部共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代村模式”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王传喜同志在全国“两会”期间被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四雁工程”成效显著,创办“头雁”孵化学校18家,培育“鸿雁”人才2000余名,吸引327名“归雁”人才回乡、落地创业项目314个,建立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424家。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数字农业试点县,成功创建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兰陵现代农业示范园获批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省唯一、全国九家),全县农业总产值、增加值稳居全市第1位。特色农产品品牌战略初具成效,累计创建“三品一标”品牌396个,被列入国家蔬菜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成功举办兰陵(苍山)蔬菜产业博览会、中国兰陵(苍山)网上大蒜节等系列活动,“苍山蔬菜”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动能转换取得新成效。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一区五园”全面起势,园区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引进实施了国铭球墨铸管、德鹏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初步实现了“矿石沿着链条走、价值跟着链条升、产业随着链条强”的发展新路径。规模企业不断壮大,新增“小升规”工业企业114家,纳税过亿元企业达9家,过5000万元企业达14家。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实施技改项目140个,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00亿元。推进服务业业态模式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压油沟、宝山前等景区旅游业态不断丰富,被评为“中国最美文化休闲旅游名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压油沟风景区获“中国最美乡愁旅游目的地”称号,旅游扶贫实践入选2020世界旅游联盟减贫案例。商贸物流业蓬勃发展,物流企业发展到75家,希杰荣庆蝉联中国冷链物流企业百强榜首。

城乡发展焕发新活力。加快推进中等城市建设,金岭撤镇设街道,东城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同步推进,城市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大,建成区面积由“十二五”末的40.8平方公里扩大到45平方公里。城市形象和内涵功能实现双提升,完成22个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1256.5公顷,城市道路发展到40余条、216.6余公里,主城区实现供水、污水处理全覆盖,城市供热面积达到781万平方米,日处理垃圾800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建成高标准农田21.3万亩,治理水利工程381处,改造危房2.2万户、厕所16.5万户、清洁取暖8356户,完成通户道路硬化4530.7公里,6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连片打造会宝湖美丽乡村示范区,累计创建省级、市级、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8个、17个、90个。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累计改造绿色通道276公里,新增造林10.95万亩,全面淘汰35吨以下燃煤锅炉,PM2.5浓度下降38.3%,“十三五”期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94天,入选“2020中国最具绿意百佳县市”。

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办事环节精简65%,审批提速75%,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新增市场主体90043户。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为纳税人和缴费人减免各类税费30.32亿元。乡村振兴“四雁工程”、兰陵首发、非煤矿山双体系建设等多项自主改革事项得到国家和省市肯定、推广。作为全省5个市县之一被纳入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在全省率先开展村党组织书记选配改革试点工作,多渠道选任村党组织书记321名。入选全省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制度试点县,创新推出“两证贷”、新型职业农民贷、订单农业贷、首贷培植贷等80余款信贷产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47家、院士工作站5家,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76名。

民生改善增加新福祉。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省定标准以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21个省定贫困村和24个库区村全部“摘帽”。民生支出占全县财政支出达85.9%,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全县教育经费投入超过68.4亿元,累计完成51个校建项目,新增5.4万个学位,招考各类教师2514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90所,全面完成“大班额”化解,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县职业中专获批更名“临沂市理工学校”。医疗卫生一体化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养老院等投入不断加大,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居民住院报销比例提高至90%,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县累计新增就业岗位3.25万个,城镇新增就业4.0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以内。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年提升,城乡低保平均标准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59%、104.4%。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县博物馆建成开放,荀子文化节、萧氏文化节、兰陵文化周等活动精彩纷呈。打造“兰陵首发”网上服务平台,链条式统筹推动解决群众诉求,“兰陵首发”社会治理项目获评全国政法智慧治理优秀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