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陵县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兰陵 / 成果展示 / 正文
  • 索引号 lanling00445764-10/2024-00202
  • 发布机构 兰陵县司法局
  • 公开目录 成果展示
  • 发布日期 2024-12-26
  • 文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名称 【以法治手段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实事典型案例】兰陵县人民法院打造“十度执行”特色品牌 开创执行工作新局面
【以法治手段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实事典型案例】兰陵县人民法院打造“十度执行”特色品牌 开创执行工作新局面

一、执行领域突出问题

近年来,执行案件快速增长,2023年度新收各类执行案件8802件,同比增长64.31%,2024年截至目前新收各类执行案件11916件,同比又增长35.59%,终本库存案件15612件,但员额法官仅11人,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加上特殊的县域经济状况和人口结构,三四十万人在江浙沪一带经营蔬菜生意,执行查人找物难度大,执行完毕率和标的到位率明显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案件终本率明显高于全市平均值,执行信访居高不下,部分执行干警对当事人存在“冷横硬烦推”或以案谋私问题。

二、推进措施

为了整治这些问题,兰陵法院结合省高院“三强三优”专项活动和兰陵法院“脱薄争先”工作实际,提出打造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执行破难“十度”品牌。

(一)规范实施制度,统一理念尺度。通过对执行过程的各个节点分别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建立完善终本管理、案款发放、交叉执行、执破融合、拒执办理等19项流程规定,坚持规范、高效、文明理念,推动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措施硬度,加大风暴密度。坚持每周开展一至二次“沂蒙风暴•熠动兰陵”集中活动,今年以来共计开展集中行动46次,拘传1275人次,拘留258人次,报送拒执11人。对涉民生、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涉黑恶、涉金融安全的案件开展专项执行活动,兑现胜诉权益,维护法律威严。

(三)彰显关怀温度,提升服务精度。做细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积极践行便民服务“十项承诺”。今年以来为中小企业回笼资金7100余万元,帮助47家企业重新恢复生产经营。建立执破融合协作机制,成立由执行与审理法官共同组成的专业合议庭,实现执破一体。开设执行服务热线5539110,方便群众诉讼。

(四)注重方法维度,追求效果厚度。深化执行权运行机制改革,推进“事务集约、繁简分流”运行机制,强化人员分类管理,实现裁执专业化警务化,探索大治理格局下人民法庭执行工作新机制。加强与公安、自规、金融、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协调配合,积极运用提级、交叉、协同和集中执行方式,力求效果统一。

(五)确保队伍净度,打出兰陵亮度。持续开展执行领域作风整顿,以严的标准锻造干净队伍。邀请多家媒体对执行工作全程监督和新闻报道,网上累计点击量超过100万次。山东广播电视台《生活帮》栏目对执行活动现场直播,共吸引300余万人次观看。

三、实际成效

(一)审判管理重点指标、核心指标高标准运行。

截至目前,兰陵法院执行局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11916件,结案9937件,执行完毕率33.16%,标的到位率47.50%,首执案件终本率20.07%,均处于或优于合理区间。“3+1”核心指标中,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审限内执结率和无财产可供行案件终本合格率居全市第一位。

(二)执行重点工作多点发力,亮点纷呈。

执破融合实现破题。成立执破融合工作领导小组,由民事法官和执行法官共同组成破产合议庭,完善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工作机制,减少终本案件存量,推动“失能”市场主体依法退出,保障案件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其中依法从简从快办理兰陵琦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重整案,保障城区8000余户居民冬季供暖。终本清仓收效明显。通过剥离罚没退案件,核查标注实际执结案件,清理5万元以下小标的终本案件、带财终本案件和长期挂账案件,梳理符合破产条件的僵尸案件,现已清理2539件。交叉执行严格落实。统筹运用提级、协同和集中执行工作方式,确保交叉执行案件取得实质性进展数达到50%以上。针对交叉执行的疑难复杂案件,进行集中研判分析,制定执行方案,明确执行重点。今年以来指定到兰陵法院执行的案件共有164件,结案77件,共执行到位3453.27万元,其中鑫湖置业有限公司一案拍卖劳斯莱斯一辆,房产10余套。

(三)讲好执行故事,提升司法公信力。

今年以来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报道“沂蒙风暴”集中执行活动36期,累计点击量超过10万次,人民法院报、生活帮等多家媒体及报刊予以报道。讲述执行干警故事《张大爷又能走路了》被《人民法院报》刊发,收到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对有重大影响以及群体性、敏感性案件,被执行人为特殊群体或因不当干预难以执行的案件,对被执行人以暴力或其他方式抗拒执行的案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媒体记者等参与执行、见证执行。在采取房产清退、强制拆除等措施时,邀请纪委监委、检察机关、政府机构相关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对于社会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案件,邀请新闻媒体全程监督,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详细解读

制定背景

主要内容和细则

制定依据

保障措施与执行

内容由AI解读,具体执行以政府文件为准

常见问题

一键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