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出问题概述
根据前期调研情况,主要发现以下问题:一是工业园区管理不规范。部分乡镇(街道)设立园区尚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或取得市生态环境局审查意见。二是监管台账不健全。各单位和乡镇没有一个比较准确的现存排污单位监管台账。三是基层环保监管能力不足。部分乡镇环保负责人员只有1-2人,接受专业培训较少,对企业生产工艺、产污情况不清楚,日常监管有死角,难以为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四是部分企业治污水平较低。部分企业不同程度的存在易起尘物料露天存放、废气废水跑冒滴漏、排污许可执行年报填报不规范、治污设施处理效率低下和管理台账不全等现象。
二、推进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了主要负责人亲自安排部署,各班子成员和各科室集体参与,综合科牵头揽总的工作机制。组建了6个由班子成员、业务骨干、专家团队共同参与的帮扶小组,分区包片对园区和排污单位开展现场帮扶指导服务。
(二)广泛调查研究。结合优化营商环境帮扶活动和省级环保督察,对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开展了一轮全覆盖现场调研,认真听取基层环保负责人对如何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看法和建议。同时,采取集中座谈、上门走访等形式,深入了解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诉求。局党组会议2次研究,根据收集到的建议和意见,形成《“专家团队+园区+企业”环保服务结对帮扶活动方案》。
(三)明确任务目标。一是对园区现状和企业污染治理能力进行现场评估,指导和督促园区管理机构和企业落实环保职责,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制度,优化污染治理措施,助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二是对我县各类工业园区和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摸排,初步建立完整的排污单位信息台账,便于分局和各乡镇分类施措,提升日常监督管理能力;三是在帮扶过程中,邀请乡镇环保负责人全程参与,将集中培训和现场教学相结合,全面提升业务水平;四是通过本次面对面的现场帮扶,真正建立起政企沟通的有效渠道,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树立环保铁军的优良形象。
(四)健全长效机制。帮扶小组与园区、企业互留联系方式,不定期沟通交流,传达最新涉企、惠企生态环境政策,了解企业诉求。根据行业类别,适时组织召开专项培训,促进行业内相关企业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积极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全面助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三、实际成效
初步建立覆盖全县的工业园区台账和排污单位台账,完善排污单位所在园区、行业类别、管理类别、环评批复、生产工艺、主要污染物、存在问题等基本信息,并积极和有关科室、各乡镇进行信息共享,充分发挥活动的最大效益。截止12月份,已帮扶企业410余家,发现问题1470余项,均已现场交办企业负责人,并提供整改建议,督促企业及时完成整改。对于整改进展较慢的企业,跟踪帮扶,及时针对企业遇到的难题提供进一步解决思路和建议。同时将本次帮扶过程中发现环保制度健全、治污设施规范、污染排放量小的企业,纳入正面监管清单,减少日常执法频次。对存在较大环境污染隐患的企业加强指导,坚决避免发生环境违法行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