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陵县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兰陵 / 成果展示 / 正文
  • 索引号 lanling00445764-10/2025-00002
  • 发布机构 兰陵县司法局
  • 公开目录 成果展示
  • 发布日期 2024-12-25
  • 文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名称 【以法治手段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实事典型案例】兰陵县探索“隆礼重法”思想新应用 绘就兰陵调解新“枫”景
【以法治手段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实事典型案例】兰陵县探索“隆礼重法”思想新应用 绘就兰陵调解新“枫”景

一、工作开展的意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中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并引用“荀子主张‘化性起伪’,提出‘隆礼重法’”加以论证“古往今来,法治和德治都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隆礼重法”是荀子最重要的治国理念之一,与当代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理念有着高度的契合,对基层社会治理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兰陵县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充分汲取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养分,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治理创新性相融,探索荀子“隆礼重法”思想新应用,把荀子“隆礼重法”思想引入人民调解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打造新时代兰陵式“枫桥经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二、推进措施

(一)联防联动,打造双线并行排查渠道。

线上在“兰陵首发”APP,专门设立“老苗调解”版块,群众可以线上预约老苗调解,群众可实现足不出户办理调解申请,享受“指尖上的调解”。设立以来,共受理纠纷6169件,调解纠纷5306起。线下组织全县村干部、网格员,每月进行1次入户走访,每季度开展1次矛盾纠纷大排查,为有调解需求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同时运用“熟人”“熟事”的优势,对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排查,为后期调解工作提供化解思路,进一步提升调解成功率。

(二)凝聚力量,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

通过广泛吸纳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资源力量,用好网格员队伍,选聘法学人才,组织心理咨询师介入等形成了新时代人民调解的庞大队伍。用“隆礼重法”思想铸魂队伍建设,构建“隆礼重法”的大调解格局,在镇街层面,建立“带不走的调解队伍”,充分发挥“老苗调解”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矛盾纠纷调解全覆盖,截至目前,共备案镇街调解队伍17支、村(社区)调解队伍609支,调解员2273名。同时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县委党校联合组织举办了全县基层调解员“隆礼重法”调解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全面提升人民调解员的法律素养和调解技能,推动矛盾纠纷前端预防、诉前化解。

(三)统筹资源,织密多元纠纷化解体系。

创新发展兰陵式“枫桥经验”,坚持以“大调解”为主,健全县、乡镇(街道)、村三级人民调解委员会,打造“1+17+N”阵地模式。县级成立群众诉求调解服务中心,内设综合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和11个综合调解室、5个专业调解室,共有专职人民调解员50余人。充分发挥17个乡镇司法所、派出所、法庭职能作用,探索“两所一庭一访”高效联动模式,构建17个调解微阵地。将现有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延伸至村居,在各村设立调解室,全县共有村级调解室609个。

(四)创新机制,探索“隆礼重法”调解工作法。

转化发展兰陵荀子“隆礼重法”思想,倡导“情”字先行,“礼”字参与,“法”字保障的原则,把荀子的“和合观”注入“三联+三访+三治”工作机制,实现互谅互让、息诉满意。在芦柞镇首设镇村两级“隆礼重法”调解室66处并在全县推广,目前县级打造1个“隆礼重法”调解中心,已建立“隆礼重法”镇级调解室17个、村(居)级调解室500余个。2024年县“隆礼重法”调解中心累计接待群众3278人次,法律咨询2037人次,调解立案1093件,调解成功1017件。

三、实际成效

“隆礼重法”的转化实践先后被评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第六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并被《新华社要情动态》刊登;《小事办实·实事办好》柔性化解矛盾纠纷经验做法,被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全国10余个城市相关部门单位先后到我县学习相关经验。“吸纳荀子‘隆礼重法’理念 创新人民调解路径”入选2024年山东省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重点项目。“打造‘隆礼重法’服务品牌 探索新时代基层善治之路”入选2024年临沂市“一县区一改革品牌”项目。“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隆礼重法’思想新时代应用 打造‘枫桥经验’的兰陵样板”入选由新华网主办的2024社会治理创新分享大会实践案例。

(一)改进了干部工作作风。领导干部创新结合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站在情理法的角度综合考虑民众难处,真正以“柔性”化方式有力度的解决问题。

(二)减少了社会治理成本。推动人民调解化解全县信访案件和各类矛盾纠纷。各类初信初访、12345·兰陵首发、110报警、刑事和治安案件数量以及万人成讼率大幅度下降,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提升了人民调解化解率。全力推进诉调、警调、访调、复议调解联动,综合应用法律政策、道德伦理、民间习俗等方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详细解读

制定背景

主要内容和细则

制定依据

保障措施与执行

内容由AI解读,具体执行以政府文件为准

常见问题

一键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