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背景与意义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森林资源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为了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最大限度减少火灾损失,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国家制定了《森林防火应急预案》。
该预案的出台,为应对森林火灾提供了科学、规范的行动指南,对于提高森林防火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
(一)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明确森林防火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包括指挥部、办公室及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包括信息收集、分析、传递和应急值守等;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二)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
建立了完善的预警机制,根据森林火险等级、天气变化等因素,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同时,明确了应急响应的等级和启动条件,根据火灾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级别,采取不同的应急处置措施。
(三)应急处置措施
详细规定了森林火灾发生后的应急处置措施,包括火灾扑救、人员疏散、医疗救治、物资保障等方面。在火灾扑救方面,强调了科学扑救的原则,合理调配扑火力量和装备,确保扑救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人员疏散方面,明确了疏散的范围、路线和方式,确保人员安全有序疏散;在医疗救治方面,要求及时调配医疗资源,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在物资保障方面,建立了物资储备和调配机制,确保应急物资的充足供应。
(四)后期处置工作
对森林火灾后的后期处置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火灾损失评估、灾民安置、生态恢复等方面。要求及时对火灾损失进行评估,为灾后重建提供依据;妥善安置灾民,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生态恢复,减少火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新旧政策对比
(一)应急响应机制
对比项 旧政策 新政策
启动条件 主要依据过火面积和伤亡人数 新增气象预警指数、火点密度等指标;
响应速度 48 小时内启动重大响应 24 小时内启动重大响应,强调 “快速反应“。
(二)扑救策略
对比项 旧政策 新政策
灭火方式 以人力扑救为主 推广无人机侦察、远程灭火系统等科技手段;
安全保障 缺乏明确的安全区标准 新增火场安全区划定规范,配备定位设备。
(三)监测预警系统
对比项 旧政策 新政策
监测技术 以地面瞭望台为主 新增卫星遥感、无人机巡逻和物联网传感器;
预警发布 通过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 增加社交媒体、短信预警等多渠道发布。
四、政策亮点
(一)突出预防为主
强调了森林防火工作的预防为主原则,明确了各部门和单位在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火源管理、隐患排查等方面的职责,加大了对森林火灾预防工作的投入和力度。
(二)强化应急联动
建立了跨部门、跨地区的应急联动机制,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配合和资源整合,提高了应急处置的整体效能。
(三)注重科技支撑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森林防火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例如,建立了森林火险监测预警系统、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等,实现了对森林火灾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四)强调社会参与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森林防火工作,明确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森林防火中的义务和责任,建立了森林防火志愿者队伍,提高了全社会的森林防火意识和参与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