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陵县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 索引号 lanlingfgj2/2022-0000238
  • 发布机构 兰陵县发改局
  • 公开目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发布日期 2015-02-19
  • 文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名称 苍山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苍山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全县上下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富民强县”目标,调结构、促增长、保稳定、惠民生,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1.6亿元,增长11.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3亿元,增长27.7%,全省排名前移6个位次;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5.4亿元,增长2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2亿元,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00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10323元,增长13.9%。主要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一)县域经济提质增效农业经济加快转型。粮食总产73.3万吨,实现“十连增”。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苍山)国际蔬菜产业博览会、苍山蔬菜北京推介会,苍山蔬菜价格指数在省价格指数平台成功发布,提升了“苍山蔬菜”的对外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大蒜收获面积36万亩,增长12.5%;蒜薹收获4.5亿斤,实现销售收入13.9亿元,增长43%。举办了2013年苍山大蒜印尼推介会,扩大了“苍山大蒜”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创建省级标准化肉牛养殖场1家,新增市级标准化畜禽养殖场18家。我县荣获“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单位”等多项称号。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5.6亿元,增长16.7%;实现利税45亿元,增长36%。8家企业列入全市“双50”计划,比去年增加4家。矿产建材、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加工、医药化工、战略新兴产业五大主导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5亿元,增长31.2%;实现利税46.5亿元,增长32.9%。外贸进出口实现新突破,全县完成进出口总额12425万美元,增长98.3%,其中出口11486万美元,增长111.8%。服务业繁荣发展。全县实现服务业国、地税收入3.9亿元、5.2亿元,分别增长51.3%和11.4%。兰陵国家农业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3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园区)”,兰陵荀子文化园、文峰山旅游风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鄫国故城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荣庆集团为龙头的现代物流商贸业蓬勃发展,全县物流业实现税收1.5亿元,新增纳税过千万元企业5家;实施了东方万象城、兰陵大厦、龙之梦广场等一批高端商贸综合体项目。全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3.2亿元,销售面积56.8万平方米。

(二)发展动力不断增强项目支撑更加有力。全县“百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97.1亿元,有42个项目竣工或部分竣工;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5个,完成投资47.6亿元,占全县“百个重点项目”年度投资额的48.7%。园区经济进一步壮大。突出抓好以兰陵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矿业循环经济产业园、临沂商城棠林地产品加工产业园、临沂现代医药产业园、兰陵资源再生加工产业园、车辋建材产业园为多点支撑的工业“一区五园”建设,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实现总产值340亿元,利税32亿元,增长29%。融资规模持续扩大。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多形式开展资源招商、园区招商、企业招商,全县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9个,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24个,完成投资21.9亿元;招金有色宝华矿业铁精粉加工、临矿集团凤凰山铁矿采选、长广集团纤维素丁醇生产等项目正在实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余额34.6亿元,新增存贷比达到73.1%。实际利用外资4581万美元,增长357.2%,总量居全市各县区第二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建院士工作站2处,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32家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了实质性产学研合作;2项国家级、5项省级星火计划项目获得引导支持。

(三)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87.8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 48%。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强了县城综合开发、配套完善、绿化亮化、管理服务等工作,逐步形成了以东泇河为中轴线两翼展开,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园区建设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加强城镇规划体系建设,完成了所有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重点加大了对兰陵、向城、尚岩三个市、县重点镇的推进力度,城镇的人口聚集能力、产业聚集能力和示范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城乡环境日益改善。完成城区新建污水管网工程,敷设污水管网40公里。加强镇镇通天然气工程建设,共敷设天然气管道125公里。完成“一镇一站”建设任务,共建设垃圾中转站22座。村级公路网化工程通过综合验收,我县被授予“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先进单位”。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新建改造配电线路132公里,建成电气化村113个。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7亿元,实施了全国小农水重点县三期、涝洼地二期治理、吴坦河上游整治、农村安全饮水等一批重点工程。新建完善农田林网5万亩,完成合格造林面积2.5万亩。积极推进兰陵石膏矿采空塌陷区生态恢复治理工程,恢复耕地160.5亩。加强生态村镇建设,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达到5个。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增城镇就业20168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1608人。新建校舍14.9万平方米,全面消除了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扎实做好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为5597名大病患者补偿保险金额963.7万元。发放城镇低保33384人次,金额2033.4万元,增长20%;发放农村低保113007人次,金额3738.8万元,增长11%。积极开展孤儿帮扶救助,为纳入保障范围的115名孤儿发放孤儿保障资金99.4万元。“情暖苍山”慈善大救助整合救助资金1707万元,救助15类困难群体约5万人次。全市社会救助工作推进会暨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推广了向城镇“以副补院”经营模式。积极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新建农村住房9100户,改造农村危房2100户。人才工作明显加强,面向全国公开考选引进了16名“211”高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到企事业单位工作,并启动实施了人才引进培养“十百千”工程。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信访形势良好,全县文明程度、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明显提高。妇女儿童、文化体育、新闻广电、统计审计、档案史志等其他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规模小、档次低,支撑和带动能力不强;投资规模总量偏小,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有待增强;改善民生任务重,社会保障压力大。对此我们要切实增强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千方百计解决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和薄弱环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水平。

二、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路径和方向。全县各级要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以我县更名为兰陵县为契机,启动实施新一轮县域经济发展三年计划,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提高。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完成市里下达的节能减排、人口自然增长率等约束性指标任务。

(一)发展壮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支撑力。按照“一个主导产业、一批龙头企业、一批配套企业、一个区域品牌”模式,极化优势、差异竞争,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产业集群,加快提升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力争五大主导产业实现利税突破50亿元。一是突出发展矿产建材业。以打造全国知名的矿产品开采加工基地为目标,以资源精深加工为方向,加大科技创新和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条、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群式发展。加快矿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矿业,推动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中钢山东矿业、临矿会宝岭铁矿、招金有色宝华矿业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快矿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确保年底压减矿山企业6个。鼓励支持兰陵石膏、中联水泥等现有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积极研发生产中上游产品,加快实现由初级产品向中高端产品的转型,推动建材业扩规模、上水平。力争年底矿产建材业实现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二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依托神氏食品、星发科技、金信皮革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培育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快推进出口创汇食品加工园建设,积极引进一批外向型大型食品加工出口企业,推动全县外贸出口快速膨胀。以荣庆物流、鲁南蔬菜、天马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完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着力抓好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健全完善农资产品及农产品追溯制度,提升全县蔬菜质量安全水平。组建兰陵蔬菜集团、蔬菜种业集团,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举办好第二届中国(兰陵)国际蔬菜产业博览会,进一步扩大兰陵蔬菜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年内新增市级以上名优农产品10个、区域品牌和驰名商标4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三是加快发展机械制造、化工医药和战略新兴产业。继续抓好德隆机械加工园、宝华130万吨焦化整合提高、普金肥业高塔造粒、凯森制药医药中间体生产等项目,加快临沂现代医药产业园规划建设步伐,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强化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培植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争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院士工作站1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16%以上。

(二)大力培植骨干企业,进一步增强实体经济竞争力。以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1351”骨干企业培植计划,推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年底全县新增税收过亿元企业3家、过5000万元企业5家、过1000万元企业10家;列入“1351”培植计划的24家骨干企业实现产值160亿元、利税18亿元。一是促进企业集约式发展。鼓励中钢、临矿、宝华、金信等优势企业通过收购、联合、参股等多种形式兼并重组及投资合作,加快膨胀企业规模,增强企业整体实力。鼓励单体龙头企业依托自身优势,整合中小企业资源,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大力开展高点对标赶超活动,强化企业动态管理和督导考核,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二是加强企业品牌建设。积极引导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企业,全面提升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品牌建设,鼓励引导骨干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品牌会展活动,积极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知名品牌,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三是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支持骨干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推动骨干企业强化基础管理,增强战略管理意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突出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境界视野宽阔、敢于创新创业的企业家队伍。

(三)强化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推动力。以产业大项目好项目为抓手,进一步优化资金投向、投速、投量和投效,在全县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新高潮。一是狠抓项目管理。今年我县确定的50个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超过350亿元,年度投资近100亿元。继续按照“半月一个节点”的任务要求,认真细化项目节点推进计划,并逐一配备督查监督员和督查联络员,通过督导检查,及时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加强部门联动配合,县发改、财政、国土、环保、住建、规划等相关职能部门要搞好沟通衔接,积极协调解决土地、资金、拆迁等工作,推动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加强项目储备。紧紧围绕三次产业“一区五园”建设和“2+3”主导产业发展,加强项目谋划、筛选、论证和包装,高水平、高标准储备一批产业带动强、财税贡献大、有利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为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夯实基础。三是优化投资结构。充分发挥政府性资金示范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投向现代农业、战略新兴产业、新兴服务业、民生事业等重点领域。抓住中央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力度,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四是强化招商引资。增强“走出去”招商意识,加强与市“10+6”产业招商的沟通联系,积极参加市里组织的招商引资和经贸洽谈活动,确保我县每个主导产业都有一批大项目落户。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加快城镇化建设及我省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的有利时机,加强政策研究和项目对接, 争取更多资金扶持。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县外资金30亿元,增长16%。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增强城乡发展带动力。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城乡发展质量和水平,争取城镇化率、非农业就业比重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一是完善规划体系。按照中央加快城镇化发展的部署要求,结合《鲁南地区城镇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健全完善全县城镇体系规划和城乡统筹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继续抓好中心城区、小城镇和中心村规划修编工作,实现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提高小城镇和中心村详细规划的覆盖率,农村集中连片建设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100%。二是打造精品县城。以“四城联创”为抓手,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强中心城区建设,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县城的辐射带动作用。突出抓好东部新城建设,按照建设一片、完善一片的原则,多渠道加大投入,打造现代化的东部新城;以造纸厂片区、代村商业片区、自来水公司片区等改造工程为重点,加快改造提升西部老城区,提升城区整体形象;适度开发北部新区,积极引导商贸流通、仓储物流、交通运输等行业向北区延伸,增强承载力和吸引力。大力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深化网格化、精细化城市管理,适当增加公交线路,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化。三是统筹村镇发展。坚持产业培植与城镇建设并重,优化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布局,积极引导重点镇、中心镇加快与园区对接,促进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人口向驻地集中。按照“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社区建设—三上工程—生态文明创建”四个步骤,扎实推进“中心村带动型”、“强村转化型”等多种形式的农村社区建设,改善农村居住生活环境。突出农业发展地位,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优质林果、生态养殖、黄烟种植、金银花、食用菌等高效农业,新建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继续抓好高标准基本农田、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建设,力争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充分发挥农业资源、山水资源、文化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产业。加强道路交通、农田水利、饮水安全、电网改造等工程建设,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美丽兰陵建设。

(五)深入推进各项改革,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新活力。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注重搞好改革规划。认真研究中央和省市出台的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立足我县实际研究制定改革方案和要点,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服务方式,依法简政放权,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行政干预,增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内生动力。积极推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投资代办、项目联审联办等制度,大力推行网上审批,加快构建“廉洁、规范、务实、高效、便民”的服务大格局。三是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建设项目,支撑骨干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服务产品,稳妥推进农信社银行化改革工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资金支撑。四是统筹推进其他改革。着力抓好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三项主体改革,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以我市创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示范区为契机,深入开展好第二阶段“两型社会”改革建设试点,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流域治理、资源利用上积极探索、主动创新,推动生态兰陵建设。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突出抓好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协调推进财税、教育、文化等其他领域改革。

(六)着力保障改善民生,进一步增强社会建设向心力。继续抓住中央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的时机,加强民生建设,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发展成果,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着力抓好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好2014-2016年“千名教师补充计划”,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年内新建校舍26万平方米,招聘新教师350名,引进硕士研究生学历人才50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扩大社会就业,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有组织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以上。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扩大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养老、医疗等保险覆盖面。巩固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成果,实施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继续抓好廉租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加强慈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申报1-2个全国重点慈善救助项目,让兰陵慈善走向全国。统筹其他事业发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依法治县水平。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城乡文明水平。巩固和发展“双拥”工作成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促进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和生育水平持续稳定。扎实搞好第三次全县经济普查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加强节能环保项目建设,全面完成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迎查任务。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农资市场等专项整治力度,营造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关心支持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老龄事业,统筹推进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今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抓好今年各项工作对于推动全县科学跨越发展、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全县各级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及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新兰陵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