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陵县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 索引号 lanlingfgj2/2021-0000102
  • 发布机构 兰陵县发改局
  • 公开目录 五年规划
  • 发布日期 2022-12-03
  • 文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名称 苍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苍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苍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条件

第一节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三年实现三个翻番”、“五大创建”和“两个不动摇”的战略目标,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取得了新成就、跃上了新平台。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90.7亿元,是“十五”末的1.9倍,年均增长13.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5.1亿元,是“十五”末的2.6倍,年均增长21.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9亿元,是“十五”末的2.9倍,年均增长23.7%;地方财政收入4.5亿元,是“十五”末的2.4倍,年均增长19%。“十一五”主要任务目标圆满完成。

一、工业基础明显增强,整体实力大幅提升。以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工业经济实现较大突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55家,比“十五”末净增127家;实现增加值48亿元、利税16.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5%20.2 %。经济开发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亿元,入园规模以上企业58家,位居全市省级开发区第4名,被“第六届中国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高层论坛”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园区”。矿产建材、蔬菜食品、机械加工、轻工制品四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132.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3.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十五”末提高11.2个百分点。

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繁荣发展,乡村面貌日新月异。粮食生产连续7年实现丰产丰收,多次被授予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蔬菜品牌优势明显提升,成功实施了新苍山优质蔬菜进上海、进超市、进世博会“三进”工程,有20个品种打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全县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到120万亩,有126个农产品通过了“三品一标”认证。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年产各类鲜菇4亿斤,产值9.4亿元。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9家。我县相继被授予“中国果蔬无公害十强县”、“中国蔬菜之乡”等荣誉称号。“苍山大蒜”位居“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第七位,“苍山牛蒡”、“苍山辣椒”获得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实施了“两线两片示范点及110个示范村建设,涌现出代村等一批新农村典型。修建、改造农村公路1535公里,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8万户。全部完成了46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686元,年均增长14.5%。

三、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坚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扩就业、增财力的重要举措,整合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9.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7%,比“十五”末提高3个百分点。物流业不断壮大,全县物流业实现地税8492万元,占全县地税总额的25.6%;荣庆物流集团列全国百强物流企业第28位,被评为“中国冷链物流竞争力第一品牌”;我县被列为“全省农村交通物流试点县”。农村流通服务业体系日臻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覆盖率达到90%,发展农资配送网点780便民超市580家。旅游业开始破题,实施了兰陵古县、文峰山、抱犊崮等一批重点旅游开发项目。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为119亿元、62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加74亿元和36.8亿元。房地产开发五年累计完成投资25.6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120万平方米。

四、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紧紧围绕“五年再造一个新城”的目标,加快县城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和村镇建设,城镇发展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39%,比“十五”末提高9.5个百分点。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县城人口20万人;五年财政累计投资8.7亿元,重点实施了东河综合治理、兰陵文化公园、教育片区、206国道县城至京沪高速出口段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其中东河治理工程荣获“山东省人居环境范例奖”。以小城镇建设“六个一”工程和小康村试点工程为载体,加强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村镇面貌发生了新变化,有5个乡镇被授予“省级生态乡镇”、9个村庄被评为“山东省村庄建设示范村”。完成了郯薛路、岚济路、蒙台路苍山段等道路改造工程,实施了临枣铁路、临枣高速苍山段建设工程,全县通车里程达到2306公里。

五、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日益增强。围绕借外力、强内力、增活力,大力实施全民招商,全方位扩大投资规模,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持续增强。“十一五”时期,全县累计利用县外资金128.9亿元,市外资金96.7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3.1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2.6亿美元。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9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7倍,年均增长21.5%;开工建设总投资过亿元的重大工程项目76个。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发展到285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20家;个体私营业户达到3.8万户。县乡机构改革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企业改革、农村改革、财税体制、医疗卫生体制、投资体制、行政审批等各项改革积极推进。

六、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争创文明苍山县,争做文明苍山人五大创建为抓手,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苍山人的内在素质明显提高,苍山人的自信心明显增强,苍山的对外形象明显提升。我县先后授予“省级双拥模范县”、“省级卫生城市”、“全省村镇建设先进县”、“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创建市级文明城市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创建国家级文明村镇1个、省级文明村镇5个。全县20个乡镇(街道)都建成高标准综合文化站,建成农家书屋478家,惠及农民60多万人。

七、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得到有力保障。高度关注民生,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享受到更多发展成果。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20元,比“十一五”末翻一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87%;我县被省政府授予“敬老院建设先进县”、“慈善工作先进单位”。教育科技加快发展,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7所、市级规范化学校27所,被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建设保障性住房3.7万平方米,新建农村住房18004户,改造农村危房5602户。全力做好“迎淮检查”工作,县内4条跨境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全部实现稳定达标。积极开展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土地开发整理,五年新增耕地5528亩。狠抓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完成市里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第二次经济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一些做法和经验得到省市计生部门的肯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连续四年被授予“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县”。社会稳定形势持续好转,被授予“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物价审计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积累了把握大局、加快发展的宝贵经验:一是县级领导班子成员思想统一、团结和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打造了团结实干的品牌,营造了同心同德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二是发展思路清晰,能够及时吃透上情、准确把握下情,提出了一些科学务实的发展思路,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三是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懈怠、不折腾,形成了齐心协力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四是坚持抓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全县形成了风正气顺、积极向上、扎实苦干的良好社会风气,凝聚了人心,推动了发展,促进了和谐;五是高度重视民生,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但也要看到,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产业层次和素质不高,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地方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还不够协调。二是经济发展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传统产业技术水平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科技和人才支撑不足,高级管理人才、产业技术人才和重点建设所需的专业人才缺乏。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繁重。民生建设有待加强,社会保障需进一步完善。

第二节  “十二五”时期面临的环境条件

“十二五”时期,我县将处于新一轮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中既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总的趋势是机遇大于挑战。

从国际看“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将逐步走出衰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加快将继续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国际产业调整转移将在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深层次上进行,国际贸易投资将再趋活跃,这些都有利于我县进一步开拓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借助外力推动发展。

从国内看“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全方位的综合配套改革也将进入关键期。未来五年,我国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我国经济在较长时期内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这为我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创造了难得机遇。

从省内看,我省继续推进鲁南经济带建设,启动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通过海洋经济的大发展带动内陆腹地的大开发、大开放。临沂市也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和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把临沂打造成国内外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这为我县争取上级政策扶持、承接周边产业转移提供了良机

从县内看“十二五”时期,正是我县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未来五年,我县将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在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园区建设、支柱产业培植、新兴产业培育、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将实现大的突破,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将得到大幅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将保持较快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消费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会进一步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一批重大项目将投产运营、发挥效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明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足、动力强;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临枣高速、临枣铁路等重大工程建成通车,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平台更加坚实有力。

“十二五”时期我县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市场、资源、科技等竞争更加激烈;国内各地竞相发展,地域竞争更加激烈,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对我县的制约将更加突出;苍山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面临着加快发展、突破苍山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双重压力,面临着打造竞争新优势、提升县域竞争力与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双重任务。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战略定位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这条主线,以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为核心,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抢抓苍山被纳入全面对接长三角的机遇,强力突破工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构建文明开放、繁荣和谐的新苍山、富苍山、美苍山。

二、战略定位

继续围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把苍山建成“鲁苏边界两省三市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总体战略定位,立足现在,着眼长远,努力把苍山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矿产品开采加工基地,全国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国内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山东省历史文化旅游胜地,生态文明宜居城市

(一)全国知名的矿产品开采加工基地。充分发挥苍山矿产资源储量大、品质优的优势,重点着眼长远发展,编制实施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科学有序开发矿产资源,大力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培植发展一批大型现代企业集团,全面提升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能力和水平。

(二)全国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充分发挥我县农业资源优势特别是蔬菜产业优势,紧紧围绕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抓住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营销品牌化三个关键,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高效农业、创汇农业,培植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形成布局合理、产加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国内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基地以建设两省三市结合部区域性现代商贸名城为目标,加大商业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构建“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新格局,全面提升商贸业发展水平。突出苍山蔬菜产业优势、矿产资源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矿产品物流等特色物流,强力打造现代物流知名品牌。

(四)山东省历史文化旅游胜地。深入挖掘荀子文化、氏文化、萧氏文化、佛教文化、兰陵古县酒文化等优势文化资源,加大整合开发力度,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独具苍山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建成全省历史文化旅游胜地。

(五)生态文明宜居城市。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步伐,加强市政公益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大力实施绿化创优工程,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标志性景观景点,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把苍山建设成生态良好、文明和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兴城市。

第三章  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未来五年全县发展的主要任务目标是:牢牢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围绕“富民强县”这一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实现向农业强县、工业大县、财政宽裕县的转变,力争综合实力进入全市第一方阵,为确保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指标预期为: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县生产总值达到418亿元,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12.7亿元,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年均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5亿元、利税6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8%和30%。五年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50亿元,年均增长2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亿元,年均增长20%。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240亿元、15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5%和20%。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10:48:42 ,二产占比明显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生成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0%左右。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0%。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有8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文化、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行政管理、企业改制、财税金融、投融资、医药卫生等各项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到2015年,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2.5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2.2亿美元;五年累计利用外资1.7亿美元以上。

人民生活殷实富裕。努力实现“三个翻番”,即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干部职工的平均工资分别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5平方米和33平方米。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生态环境优美宜居。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62.98万亩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建成国家级生态山水园林城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清洁水域比重达到90%以上。全面完成市里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第四章  经济功能分区和发展重点

第一节  经济功能分区

为充分发挥苍山比较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增强产业聚集效应,根据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力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着力打造三大经济功能区,即工业经济聚集区、服务业发展聚集区、现代农业提升区。

一、工业经济聚集区。包括“两区四园”,即苍山经济开发区、西部矿产开采加工区及神山、向城、车辋、矿坑等四个特色项目园区。按规划科学、定位准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要求,加大园区规划建设力度,着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培植、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品牌培育、招商引资、管理创新等方面实现大的突破,集中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较强、影响力较大的知名企业和品牌产品,形成不同园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产业集群化程度较高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二、服务业发展聚集区。包括“一心三点”,即县城及兰陵、向城、神山三个镇。以苍山被列为省级重点服务业城区为契机,按照“强化中心,突出特色,服务生产,便利民生”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培育壮大重点服务业园区(中心)、重点服务业企业和重点服务业项目三大载体,努力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打造服务业发展的聚集优势。充分依托兰陵、向城、神山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大力培育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打造县城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辅助功能区。

三、现代农业提升区。南部平原地区,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为方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培植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把该区建成集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出口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北部山区丘陵地区,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着力点探索建立农业综合开发新机制,统筹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经济林果、畜禽养殖、名优水产、金银花、黄烟、食用菌等优质高效产业,全面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二节  经济发展重点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巩固提升农业基础地位,加快膨胀工业整体实力,大力发展现代及新兴服务业,逐步建立起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竞争力较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0:48 :42 ,二产占比明显提高;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为30:35:35,二三产业就业规模明显扩大。

一、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强力突破工业经济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培育工业发展的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实现向工业大县的转变。到2015年,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5亿元、利税62亿元;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利税过亿元的企业5家以上;争创省级名牌产品6个,国家级名牌产品2个。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1、矿产开采加工业。坚持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环境并重,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做大做强矿产开采加工业集群。到2015年,实现产值突破100亿元,利税30亿元。铁矿石行业,以企业集团化、基地化为方向,以产权为纽带,加快现有企业重组、兼并、联合步伐,促进生产要素向骨干企业集中,培植发展一批大型现代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兰陵铁矿储量大、品质好的优势,重点着眼长远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经营,把兰陵铁矿开采加工业培植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带动全县经济迅速崛起。抓住山东省规划建设鲁南临港产业带、加快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的历史性良机,紧紧依托兰陵、鲁城、新兴等铁矿主产区,强化对外交流合作,通过内引外联,策划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战略周期长的铁矿精深加工项目,延长产业链条,推进产业规模化、集群式发展。到2015年,形成采原矿3000万吨,加工铁精粉800万吨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90亿元,利税25亿元。石膏行业,依托现有石膏加工骨干企业,积极研发生产石膏纤维板、高档防水防火石膏板、装饰石膏板等高档产品,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实现石膏行业由以原材料初级加工为主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升级转型。到2015年,实现产值20亿元,利税1.5亿元,形成600万吨石膏的生产能力石灰石行业,突出抓好中联水泥二期工程建设,加快膨胀企业规模,形成4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的生产能力。鼓励支持建设日产4000吨及以上规模新型干法水泥项目,重点发展高标号水泥、特种水泥。到2015年,实现产值15亿元,利税1.2亿元。石英砂行业,大力整合石英砂资源,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积极研发生产高端产品,打造品牌,做大产业。到2015年,实现产值5亿元,利税5000万元,形成200万吨石英砂的生产能力。

2、蔬菜食品加工业。以建设全国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为目标,重点依托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一批精深加工项目,大力研发生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保健食品,促进产品升级转型。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特别对市场潜力大、发展后劲足、产业带动强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集中培植3-5家大型现代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到2015年,把蔬菜食品加工业打造成产值过1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加工能力达到 300万吨,实现利税8亿元。

3、机械制造业。依托苍山工程机械厂等现有机械制造加工企业,重点开发生产小型多功能装载机、农用铲运车、工程机械配件、海洋结构配件、电动车等产品,提高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水平。新上一批高端机械制造加工项目,加强上下游产品开发衔接,形成产业配套和集聚生产优势。到2015年,实现产值100亿元,利税15亿元。

4、轻工制品业。酿酒行业以兰陵企业集团为龙头,加大酿酒行业整合力度,大力发展高档白酒、保健白酒,提升“兰陵美酒”知名度和美誉度。造纸行业重点抓好美洁纸业高档生活用纸及文化用纸,临沂富洋高档PVC墙壁纸等项目建设,培植成为全县造纸行业的龙头骨干。皮革加工业以金信皮革为抓手,积极引进使用保毛脱毛、无灰浸灰、生态鞣制等清洁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化工行业以史贝美肥业、宝华肥业、普金肥业等企业为重点,扩大生物有机肥、缓控释肥生产规模,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把苍山打造成新型有机肥生产基地。饲料加工业积极引导饲料加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开发,优化饲料品种结构,实现产品多元化经营。到2015年,实现产值40亿元,利税4亿元,形成年产15万吨白酒、60万吨纸制品、2000万张皮革、100万吨肥料、80万吨饲料的生产能力。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坚持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支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速、结构提升、比重提高。一是大力培植高新技术企业加大对现有高新技术企业的培植力度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高新技术骨干企业二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重点围绕农村沼气利用、太阳能热利用、生物质能发电、风力发电、新型建材、新型药品等领域,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增强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后劲。三是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突出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配套出台高新技术产业优惠政策,设立县级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到2015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5家以上,市级以上技术研究中心1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0%左右。

(三)提升发展建筑业

以现有建筑公司为依托,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培育发展一批资产规模大、融资能力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大力培育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经营体系,逐步形成大中小企业、综合型与专业型企业优势互补、合作经营的发展格局。支持建筑企业开发应用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设备更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诚信建设,争创精品工程。规范发展装饰装修业,提高装饰工程质量和水平。力争到2015年,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0亿元,利税1亿元;组建1-2家一级总承包施工企业,3-5家二级总承包施工企业。

(四)发展壮大园区经济

一是突出发展经济开发区。围绕特色产业培植和配套产品开发,大力发展机械、建材、肥料、新能源等特色主导产业,集中培育一批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引导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推进“苍山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园”建设,规划建设“新能源产业园”、“建材工业园”、“现代物流园”、“台资工业园”等特色“园中园”。以“五纵七横”路网为主线,加强路、水、电、气、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九通一平”,提升园区社会化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新兴产业等国家鼓励支持的项目入驻园区,全面提高入园项目质量和水平。到2015年,经济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0家左右,实现本级财政收入2亿元以上,创建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二是加快西部矿区和特色项目区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培植为重点,加大西部矿产开采加工区及神山、向城、车辋、矿坑等特色项目区的开发建设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壮大骨干企业,膨胀整体实力,形成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三是创新园区经营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园区的招商引资平台作用,采取盘活存量资本、优化增量资本、吸纳社会资本、募集市场资本等多种形式,拓宽园区投融资渠道,确保更多的资金投向园区建设。                                                                                                 

二、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全面提升服务业质量和水平

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编制实施服务业专项规划,加快构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型服务业体系,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74亿元,年均增长17%。

(一)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建设国内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基地为目标,编制实施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加快整合物流资源,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科学引导物流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对荣庆、北方等物流骨干企业的培植力度,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培育发展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突出发挥荣庆物流品牌优势,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物流品牌,全面提升苍山物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支持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集团来苍山设立分支机构,促进带动苍山物流业向高端市场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着力加强载体建设,逐步建立以物流基地为核心,以专业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到2015年,全县纳税过3000万元的物流企业达到3家以上,过2000万元的企业5家以上。

(二)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运用现代服务业技术和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提高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水平。搞好特色商业街区规划、建设和改造,促进餐饮、零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上档次、上水平。加大农产品批发市场整合改造力度,集中培植10家左右管理规范、辐射力强、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大型批发市场。鼓励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骨干商贸企业并购重组,实施自有品牌发展战略,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以县城为中心、村镇为节点、覆盖全县的营销网络。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专门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加速推进流通现代化。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商贸企业集团,特别是连锁经营大公司来苍山投资经营,带动全县商贸业加快发展。到2015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亿元,年均增长20%。

(三)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打造山东省历史文化旅游胜地为目标,大力实施旅游项目精品带动战略,做大做强“华夏酒都、天下菜园”品牌,把旅游业培植成全县的支柱产业。深度挖掘开发我县历史文化资源,加大整合力度,统筹规划建设,全力打造苍山历史文化旅游品牌。突出抓好兰陵古县旅游开发,高起点、高标准搞好主题景观景点和特色场馆建设,恢复兰陵古县风貌区,打造区域特色旅游胜地。围绕“三山、一湖、两带”,搞好文峰山旅游风景区、抱犊崮自然生态旅游风景区、大宗山郎公寺旅游风景区、会宝湖滨水旅游度假区、莲花山脉及东泇河生态景观带开发建设,建成特色鲜明、风景秀美、适宜休闲娱乐的山水生态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着力抓好文峰山红色旅游开发以及八路军115师师部、鲁南军区司令部旧址开发建设,融入全省红色旅游精品专线,打造独具苍山特色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中国蔬菜之乡”的品牌优势,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突出抓好代村现代农业旅游示范园、会宝山自然生态农业旅游区建设,打造国家4A级现代农业旅游景区。力争2015年,全县旅游业实现产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左右。

(四)有序发展房地产业。按照城市发展总体布局,合理控制土地供给,推进城市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继续推进“城中村”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一批精品住宅小区。以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为重点,大力开发建设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控制高档房地产开发项目,形成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房和廉租房为主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多层次的住房需求。鼓励开发建设高层住宅,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注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积极发展低碳住宅。以现有房地产开发公司为龙头,加大整合力度,培植发展一批规模大、资质高、竞争力较强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十二五”期间,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150万平方米,建设经济适用房5万平方米、廉租房3万平方米。

(五)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业。探索建立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十二五”期间设立1-2家村镇银行。创新银政企合作机制,增强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扶持发展华瑞恒信担保公司、临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苍山分公司等公司,提高信贷担保能力。发展壮大荣庆、北方小额贷款公司,支持外地商业银行来苍山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发展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健康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优化保险服务项目,满足多层次的保险需求。到2015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40亿元、154亿元,年均增长15%和20%。同时,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信息服务、职业培训、文化创意等其他新兴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全面协调发展。

三、以质量品牌效益为导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以全省实施蔬菜、畜禽、渔业、果茶、苗木花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为契机,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以优化结构、提升层次为重点,加快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向现代农业强县的转变2015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50亿元,年均增长15%;农、林、牧、渔结构调整为55:6:35:4。

(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实施好农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小麦玉米良种补贴等工程。突出抓好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新建高产稳产粮田1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0万亩,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0.2万亩。到“十二五”末,全县优质粮食生产基地达到160万亩(复种面积),其中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优质玉米生产基地各70万亩,优质大豆、地瓜生产基地各10万亩

(二)突出发展特色种植业。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连片开发”的原则,以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以苍山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平台,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为方向,大力实施蔬菜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努力扩大名、特、优、稀、新品种种植规模,建设国内一流的优质高效蔬菜生态示范区,实现蔬菜产业大县向蔬菜产业强县的转型。突出抓好40万亩的设施蔬菜、30万亩的大蒜、30万亩的露地菜、6万亩的创汇菜、4万亩的生姜及投料20万吨的食用菌六大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全县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三)提升发展高效养殖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健康养殖、生态养殖、特色养殖为重点,加强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加快膨胀养殖规模,努力建设全省畜牧业发展强县。突出抓好肉猪、肉兔、肉牛、肉羊、水貂、奶牛等六大特色养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畜禽精深加工,全面提高畜牧业产业化水平。到2015年,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00个,新增养殖大户5000户,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科学规划养殖区域,合理开发养殖水域,提升水产业整体效益。到2015年,全县2.4万亩养殖水面完成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产品认证,无公害标准化养殖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四)大力发展优质林果业。牢牢抓住国家林权改革、加大林业产业扶持力度的良机,加快生态公益林、商品林基地建设,完善林业生态体系,把林业培植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以会宝山生态产业合作社为典型,加大山区综合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核桃、板栗、苹果、梨、花椒、金银花等高效农业,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发展果树保护地栽培、苗木花卉等特色林业,抓好绿色通道、农田林网、杨树丰产林建设,提高平原地区林网化标准,形成良好的绿色林业产业带。依托现有木材加工企业,大力发展装饰板材、高档家具板、集装箱用板等高档板材,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促进全县林业扩规模、上水平。到2015年,建设丰产林基地15万亩,优质桃、丰水梨、苹果基地10万亩,板栗、核桃基地10万亩,花椒基地6 万亩,金银花面积达到1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3万亩,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0家,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

(五)加强农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广良种培育、配方施肥、立体种植、科学植保、农作物机械化配套等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建设,集中培育一批名牌农产品。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促进现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规模创立品牌,增强带动能力。鼓励引导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提高农业品牌效应。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突出抓好兰陵镇五万亩土地整理、会宝岭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小农水重点县工程等项目建设,搞好南部涝洼地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农业扶贫开发。“十二五”期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平方公里,全面完成南部涝洼地治理及灌区节水改造任务。

四、以培植壮大财源为着力点,大力推进镇域经济发展

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培植壮大镇域财源,建成一批农业产业化集聚型、乡镇工业主导型、商贸流通集散型、生态农业观光型、历史文化旅游型等现代化新型城镇。紧紧依托当地区位、交通、资源、产业等比较优势,大力实施多元化招商,破解镇域经济发展资金难题,增强城镇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按照“工业进区、农民进镇、商业进街”的要求,统筹搞好镇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开发建设,着力构建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动共进的良性格局,吸引人口和产业向城镇聚集。到2015年,地方财政收入过1亿元的乡镇(街道)5个,过5000万元的4个,过1000万元的11个。

第五章 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坚持城乡统筹、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先行、产业及时跟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力争到“十二五”末,形成中心城市功能完善、中心镇、重点镇和一般乡镇协调发展、农村城镇化水平较高的新型城乡发展体系。

第一节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一、突出中心城市建设。以建设生态文明宜居城市为目标,进一步改造提升西部老城区,配套完善东部新区,适度开发北部新区,规划建设东二环、北二环和南二环,着力打造一批城市标志性景观景点,全面提升县城的辐射力、影响力和竞争力。西部老城区,以打通泉山路、治理小汶河、实施九鼎莲花山森林公园建设等工程为重点,促进带动“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全面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力争五年内基本完成老城区改造提升任务。东部新区,按照建设一片、完善一片的原则,进一步配套完善城区道路、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等公共设施,大力实施绿化亮化工程,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将其建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区。北部新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力实施组团开发战略,统筹搞好新区开发与市政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商贸流通、仓储物流、交通运输等行业向北区延伸发展,形成县城北部重要的服务业功能区。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5万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平方米以上。

二、加快小城镇发展。依托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商品集散地、交通干线枢纽等,进一步修订完善小城镇体系建设规划,调整优化城镇布局,打造一批专业性强、功能清晰、设施完善、特色明显的现代化新型城镇。着力抓好兰陵、向城、大仲村、神山四个中心镇及鲁城、尚岩、新兴、车辋、矿坑、长城等重点镇建设,加快发展其他特色小城镇,形成中心镇、重点镇、特色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强力打造兰陵镇,以实施兰陵古县旅游开发为抓手,统筹协调城镇建设与旅游开发,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将其建成全县城市建设的次中心,城镇人口达到10万人以上,进入全省20个重点镇范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加大城镇开发建设力度,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城镇承载力和服务功能。到2015年,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50%。

第二节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思路,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着力构筑新型城乡发展体系。

一、加快新农村建设。按照城镇建设的理念,以小康村试点工程为示范,统筹村庄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乡村建设城镇化进程。用足用好国家土地增减挂钩等有利政策,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有序引导农民向社区集中。“十二五”期间,每个乡镇每年至少实施2-3个农村社区项目,全县每年建设50个规范化农村社区。突出抓好中心村建设,按照聚集人口适度、服务半径合理、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的原则,合理规划中心村布局,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吸引周边村民向中心村集中。以“一网两平台”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农村流通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公共服务下延,为农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以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积极开展文明乡村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乡村面貌明显改善。到2015年,全县8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

二、促进农民致富增收。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富民增收计划,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夯实农民增收基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探索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提高非农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效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健全完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促进土地合理有效流转,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水平。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促进集体林权依法、规范、合理流转。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450元,年均增长15%。                                                                                                                                                                                                                                                                                                                                                                                                                                                                                                                                                                                                  

第三节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把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实行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增强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临枣铁路苍山段、临枣高速苍山段建设任务;改造提升乡村道路814公里,建设农村公路(县道)标准化项目249.6公里、农村公路向村道延伸项目667公里;统筹规划我县北部的东西干道,完善全县路网结构;抓好道路交通站场建设,重点完成公共公共服务交通换乘枢纽工程,新建、改建乡镇客运站21处。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重点搞好220KV兰陵输变电工程,110KV工业园区及南桥、大仲村、车辋、二庙等输变电工程,35KV鲁城、尚岩等输变电工程建设,完成农村电网改造任务。继续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提高自来水普及率。加强通信设施建设,搞好通信网络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开发建设GSM基站、3G基站,加快3G及宽带移动业务的普及,满足社会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第六章  社会事业和民生建设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一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积极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跨入全市教育第一方阵。

一、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加快普及学前教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制定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扶持发展民办幼儿园,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到2015年,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80%,75%的幼儿园达到省办园标准。二是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推进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重点在财政扶持、学校建设、师资配备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力争3-5年的时间全县90%以上的学校达到市级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标准。加快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完成现有35万平方米D级危房和36万平方米C级危房改造任务。积极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努力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到2015年,全县所有中小学校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条件标准三是切实加强高中阶段教育。启动实施苍山一中四期工程和苍山二中、三中升级改造工程,加快东苑高级中学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到2015年,苍山二中、东苑高级中学创建成省级规范化学校。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中心,以打造特色专业为重点,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乡镇成教中心为补充、民办培训机构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积极开展委托培训、招标培训、订单式培训等多种培训,强化实际操作训练,培养一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合理调整专业结构,重点建设机电一体化、汽车驾驶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服装制作与设计、学前教育、物流管理、电工电子等骨干专业。鼓励支持职业学校与国内高校、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提高培训档次和水平,打造培训品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力争2015年,县职教中心创建成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三、重视发展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社区教育,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处集融电大、教师进修、职工教育、会计函校、农函大等各类教育和培训机构于一体的综合性成人教育培训中心,扩大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规模。以特教中心为依托,新建一座教育康复楼和一座学生餐厅宿舍楼,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扶持发展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到2015年,全县 90% 的乡镇成教中心校达到省、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 残疾儿童入学率和受教育完成率均达到95%以上。

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管理制度,推动中小学校长依法管理、规范管理和创新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以师德建设为核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建设一所集教干教师培训、学历进修、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等于一体的教育培训基地,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引导鼓励城镇教师和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教、支教。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系列,实行教师和校长县域范围内定期交流制度,促进优质师资合理流动、均衡配置

第二节  加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运用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吸纳就业,努力扩大就业规模。建立健全创业扶持激励机制,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重点针对零就业家庭、残疾人、低保对象、下岗职工和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开发更多的社会公益岗位,开展就业援助。抓好毕业生就业实践基地建设,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改善就业结构,拓展就业空间。实施劳务输出品牌战略,打响苍山劳务品牌,提升劳动力市场竞争力。“十二五”期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口6万人以上,有组织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以上。

二、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覆盖面。全面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适龄农民养老保险参全覆盖。扎实做好在校学生参保工作,不断提高学生参保率。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大力发展以资助参保参合、大病医疗救助、慈善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农村“五保”和“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制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敬老院、福利院,逐步实现自愿基础上的集中供养。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实施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计划。积极推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切实解决好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积极开展慈善活动,巩固提升苍山“慈善大县”品牌。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妥善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在坚持基本分配制度的前提下,保护公民合法收入和私有财产。鼓励支持自主创业、自办企业,提高城乡居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比重。健全完善企事业单位职工收入分配制度和监管机制,全面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干部职工平均工资分别比“十一五”末翻一番。

第三节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康复中心、皮肤病防治中心等专科医疗机构建设,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作支援制度,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建设。健全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服务监督。完成县公共卫生服务大厦、县医院病房大楼、县中医院门诊病房楼、开发区医院、老年人康复中心、县急救中心等重大卫生设施以及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改造,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建改造一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重点改革,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基本医药卫生制度,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15年,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千人拥有病床2.8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人。

第四节  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和农村电影放映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配套完善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改造提升县文化馆,规划建设一批体现21世纪苍山风采的文化工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谋划实施一批文化特色突出、比较优势明显的文化产业项目,叫响“兰陵酒文化、荀子文化、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三张文化“名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优化配置文化资源,培育发展一批文化骨干企业和文化知名品牌,提升文化产业聚集度和竞争力。力争到2015年,文化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左右。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继续实施文化下乡、电影下乡活动,积极举办节庆文化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对全县文化遗产的保护,积极抢救和保护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成《苍山县志》重修工作。断限起止年份为1840年至2010年,其中上限年份可追溯到苍山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情况,发挥好县志的“资政、存史、育人”作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积极举办荀子文化节、兰陵酒文化节、苍山大蒜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提升苍山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强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专业运动队伍建设,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努力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第五节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转变群众婚育观念,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推进优生优育,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实现人口科学增长。适应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建立健全属地管理和现居住地管理相结合的城乡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开展优质服务,提高计划生育服务质量和水平。严格考核奖惩,坚持一票否决制度,增强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的压力感和责任感,推动计划生育工作不断迈上新水平。

第六节  积极发展妇女儿童等各项社会事业

编制实施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加快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切实维护好妇女儿童权益。加强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促进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积极发展老龄事业,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增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舆论支持。加强基础测绘工作,提高测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努力争创全省科普示范县。加强气象、防震、防灾减灾系统工程建设,增强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健全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体制,扎实做好国民经济动员和国防动员工作。广泛开展“双拥”创建活动,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县。统筹物价、统计、审计、质检、档案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第七章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推进生态县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节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一、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按照县域功能区定位,实施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一步优化土地空间布局。加大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坚守耕地保有量162.98万亩“底线”和基本农田保护153.15万亩“红线”。严格按照“双控”指标执行相关土地供应政策,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建立健全非经营性用地公开供地机制。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土地后备资源,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二、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办法》,坚守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纳污限制“三条红线”。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加大节水技术、产品研发推广力度,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结合西河、汶河、吴坦河治理等工程,统筹搞好橡胶坝建设,提高蓄水能力,扩大用水来源。突出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饮用水源保护监督管理。全面完成水利普查工作,健全完善水资源规划体系。切实增强节水意识,大力倡导循环用水、一水多用和“中水”回用。到2015年,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达到4万吨,污水处理率达到95%,污水回用率达到5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

三、突出抓好节能降耗。鼓励引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突出抓好列入省市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加快建设循环经济型工业园区、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创建一批循环经济型示范企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一批循环农业示范园。推广高性能、低耗材、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开展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建设低碳住宅和公共建筑。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提高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好重点节能工程和节能技术示范项目。大力倡导绿色消费、低碳消费、适度消费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消费模式。

第二节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一、加快生态县建设。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搞好矿区生态恢复,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加大抱犊崮、文峰山、大宗山等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关停禁采区内采石采矿活动,加快恢复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加强基本农田水利配套工程建设,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探索建立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以生态示范系列创建为载体,大力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环境友好企业、生态文明示范村、绿色社区等系列创建活动,努力创建国家级环保模范县。到“十二五”末,全县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5个,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2个;省级绿化示范村50个,市级绿化示范村200个。

二、强化污染综合防治。加强重点排污行业的污染综合治理,建设一批工业废物集中处理设施,提高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强水污染治理与控制,重点实施汶河、白家沟、东西偏泓等综合治理工程,确保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达标排放。加强畜牧、水产养殖业污染防治,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建立健全“村收集、镇(乡)清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体系,形成“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乡环卫工作新格局。坚持“治、控、管”多措并举,大力推进“蓝天工程”建设,有效控制大气污染。加强声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抓好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噪声污染防控。到2015年,化学需氧排放量、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下降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0%;县城空气质量保持在二级标准

第八章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节  加快依法治县进程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扎实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模范村”等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基层民主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城乡基层政权、基层自治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努力实现广大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众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切实维护司法公正。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全面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  

第二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学习教育,全面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突出抓好鲁南革命烈士纪念馆建设,提升红色文化教育功能。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树立一批“四德”工程示范点和示范基地,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尊师重教、与人为善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巩固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品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扎实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打造“诚信苍山”品牌。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目标,深入开展“争创文明苍山县、争做文明苍山人”活动,大力推进“文明苍山”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市场、文明旅游景区等各种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到“十二五”末,创建成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村镇1个,省、市级生态文明村镇70个。

 

第三节  推进“平安苍山”建设

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严防敌对势力渗透和破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以征地拆迁、土地补偿、干群关系等为重点,加大重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探索建立人民调解与治安行政调解、司法民事调解、劳动争议调解相结合的新机制,提高调解工作水平。建立健全惩治腐败监督约束机制,有效防范职务犯罪。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生产形势安全稳定。健全食品药品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机制,防止食品药品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金融市场、烟草市场、建筑市场等综合整治活动,规范社会各项秩序。加强矿山开采秩序综合整治,依法保护矿产资源和矿权。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理体系和保障机制。严格落实“平安苍山”建设责任制,大力开展“平安乡镇“平村居(社区”、“平安行业”、“安全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

第九章  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第一节  深化体制改革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进一步提高政府为民服务水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健全政府投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投资项目后评价、重大项目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提高投资实效。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的合理流动机制,加快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改组,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任务。建立工业转型升级的推进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困难企业,集中培育一批主业突出、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创新推进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的引导机制,促进工业企业向园区快速聚集,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创新现代物流业发展模式,鼓励支持县内大型物流企业以参股、控股、收购、特许经营等方式组建大型物流集团,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信用评价、人才服务、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体系,解决好民营经济发展融资难、人才缺乏、信息不畅等问题。以高起点规划城镇发展、适当超前建设城镇道路、配套完善水电气等公共设施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城镇土地经营水平,广泛吸引外资、民间资本投资城镇建设。以省直管县财政试点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和创新,增强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加快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住房等各项改革。

第二节  扩大对外开放

一、全方位扩大融资规模。突出抓好招商引资。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大调整、大转移的有利时机,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新兴产业、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领域,高水平、高标准谋划一批投资规模过亿元的大项目、好项目,切实下大力气搞好论证、包装,完善各项手续,提高项目质量,确保一批重大项目落户苍山。力争“十二五”期间,实际利用县外资金29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加快企业上市融资步伐。调整完善企业上市支持政策,加强后备上市资源培育,搞好企业上市指导协调,引导符合条件的优势企业积极上市融资。到2015年,全县上市企业达到 5家以上。拓宽利用外资区域。积极对接长三角、珠三角,进一步深化与港澳台的经贸联系,不断拓展与日本、韩国、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空间,加快构建多元化利用外资新格局。提高银企合作实效。充分依托县开发性金融合作平台,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拓宽融资增长空间。大力启动民间投资。充分发挥我县民间资本充裕的优势,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

二、努力提高经济外向度。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积极引导外贸企业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提高自主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三自三高”产品出口比重。注重引进加工贸易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加工贸易,积极推进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出口骨干企业。进一步加大对出口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积极研发生产新产品、新款式,主动适应国际市场对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新要求,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加快建立多元化市场。巩固扩大日本、韩国、欧盟等传统市场,大力开发东南亚、非洲、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构建多元化市场格局,拓展外贸发展空间。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完善境外投资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十二五”期间,全县实现外贸出口5.4亿美元,年均增长25%;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家以上。

第十章  保障规划实施的主要举措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和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选好配强党政主要领导,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深入推进“五个好”班子和“五个好”领导干部创建活动,促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推行“四民主一考核”工作法,扎实推进村级规范化建设,提高村级班子整体水平。健全完善农村党支部书记教育管理制度,落实好农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提高农村干部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农村干部待遇保障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重、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二、大力优化发展环境。优化政务环境。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重点加强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引导全县各级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上,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营造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优化执法环境。坚持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坚决制止“三乱”现象和对重点项目的干扰,避免职责交叉、多头执法、重复处罚等问题。优化治安环境。从重从快打击侵害投资者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优化市场环境。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营造公正、公平、公开和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着力提高投资质量和水平。强化重大项目支撑。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谋划、实施一批成熟度高、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大、赋税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全方位加大推进力度,切实增强重大项目对扩大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优化投资结构。发挥产业政策导向作用,积极引导投资向优势产业、社会民生、科技创新、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通过投资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创新投资机制。加强部门联动配合,健全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网络和联络机制,在项目审批、建设用地、环境评价和资金融通等方面加强对接沟通,开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提高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投产达产率,全面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四、切实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和开发力度。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人力资源大县向人才资源强县的转变。到2015年,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达到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5000人以上。优化人才结构。以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优化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产业集聚带动人才集聚,促进人才向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合理流动,基本满足各领域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强公务员培训,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以企业自主培训为主,政府财政扶持为辅,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能力建设,突出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战略眼光远、管理水平高、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家;加强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技术骨干人才培养,造就一批省、市内科技界知名的具有领先水平的高级专家队伍;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加强农村人才培训,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创新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拓宽人才引进范围,重点抓好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引进工作。进一步优化人才创业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的体制机制。

五、建立健全规划督导考核评估机制。建立总体规划督导考核机构,实行政府职责事项和约束性指标落实责任制,强化年度计划和专项规划的分解落实,明确部门分工,落实部门责任,确保把总体规划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跟踪分析总体规划执行情况,搞好监测分析和预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各专项规划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规划督导考核机构,加强跟踪考核评价,确保顺利完成专项规划各项任务目标。动态掌握规划执行情况,并结合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准确客观地分析经济发展形势,特别当规划执行因遇偶然因素而遭受重大影响时,及时对规划作出相应的调整修订切实增强规划执行的科学性和有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