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二○一六年三月
前 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对于抓住和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在全面总结我县“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客观分析未来五年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与临沂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衔接的基础上,研究编制了《兰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纲要》紧跟国际国内形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立足我县发展阶段性特征,紧紧围绕县域空间布局、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保障改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创新驱动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等领域,初步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全县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任务目标、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推动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努力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兰陵的征程中,凝聚奋发向上的正能量,谱写绚丽多彩的新篇章,确保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目 录
第一章 “十二五”时期发展成就...................3
第二章 “十三五”时期环境条件分析 ..............7
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任务目标.............10
第一节 指导思想...............................10
第二节 基本原则...............................10
第三节 任务目标...............................11
第四章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13
第一节 城镇空间布局...........................13
第二节 产业空间布局...........................16
第三节 生态空间布局 .........................20
第五章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0
第一节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20
第二节 培植壮大新型工业.. ....................23
第三节 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27
第六章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31
第一节 提升县城整体水平.......................31
第二节 着力加强小城镇建设.....................32
第三节 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33
第四节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34
第七章 全面改善民生.............................37
第一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37
第二节 提升社会保障能力.......................40
第三节 加快建设健康兰陵.......................42
第四节 繁荣发展文体广电事业...................42
第五节 积极发展妇女儿童事业...................44
第六节 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44
第七节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45
第八节 扎实做好防震减灾工作...................45
第九节 统筹发展其他各项事业...................46
第八章 建设美丽兰陵.............................46
第一节 集约节约利用土.........................46
第二节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7
第三节 推进重点领域节能.......................48
第四节 强化城乡污染防治.......................48
第五节 加快建设绿色兰陵.......................49
第六节 增强生态文明意识.......................49
第九章 坚持改革创新.............................50
第一节 培育发展新动力.........................50
第二节 提升发展创新力.........................52
第三节 增强发展新活力.........................53
第十章 构建和谐兰陵.............................55
第一节 建设法治兰陵...........................55
第二节 建设道德兰陵...........................56
第三节 建设诚信兰陵...........................57
第十一章 保障规划顺利实施.......................57
附:
1、兰陵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2、兰陵县“十三五”城镇空间布局图
3、兰陵县“十三五”产业空间布局图
4、兰陵县“十三五”服务业空间布局图
5、兰陵县“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图
6、兰陵县“十三五”电力基础设施规划图
第一章 “十二五”时期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县域经济发展“四篇文章”,凝心聚力,积极作为,攻坚克难,开拓奋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十二五”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6亿元,年均增长11.2%。地方财政收入14.6亿元,是2010年的3.3倍,年均增长2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亿元,年均增长18%。五年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年均增长1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93元,年均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92元,年均增长15.6%。
一、新型工业化再上新水平。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14家,新增26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15亿元,年均增长17.5%;纳税过亿元企业1家,过5000万元企业10家,10家企业位居全市企业纳税百强。矿产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化工医药、机械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536亿元,利税48亿元。累计完成新上和技改投资385亿元,年均增长21%,临矿会宝岭铁矿300万吨铁矿石采选、金玺泰集团120万吨球团生产、招金有色宝华矿业150万吨铁精粉采选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省市企业技术创新平台2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家,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4处。兰陵陈香、史贝美、普金、邦尼4个品牌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称号。
二、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农业增加值稳居全市第1位,连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优质蔬菜标准化基地发展到65万亩,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8家,35万亩大蒜、5万亩牛蒡通过GAP认证,48家农产品出口企业通过ISO、HACCP、GMP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263个,建设观光农业示范村12个,家庭农场发展到199家。新增省市级标准化畜牧养殖场70家,创建部省级渔业标准化示范基地4处,其中小马庄水库养殖场被授予国家出口备案养殖场。成功举办了三次中国(兰陵)国际蔬菜产业博览会、苍山蔬菜北京推介会,苍山蔬菜价格指数在省价格指数平台和中国发展网成功发布,华凯蔬菜市场被列为全国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试点,点豆农业链电商服务平台上线运营。“苍山大蒜”获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被评为第十五届中国(上海)绿博会金奖,“苍山蔬菜”价格指数在中国发展网发布。高标准建成了山东省农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我县被纳入“全国第五批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我县荣获“中国蔬菜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等多项称号。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县、国家千亿级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会宝岭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等一批农田水利工程。
三、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6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十一五”末提高5.8个百分点,多次被市政府表彰为“全市服务业发展先进县区”。荣庆物流成为全市第一家5A级物流企业,居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之冠。全县A级景区达到7家,其中兰陵国家农业公园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园区)”、“全国十佳休闲农庄”、“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荀子文化园、文峰山景区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鲁南革命历史纪念馆、季文子廉政教育纪念馆和文峰山省级地质博物馆、地质公园对游客开放。开元商城、财富商城、兰陵大厦等一批高端城市综合体建成使用。金融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新成立3家小额贷款公司、4家融资性担保公司、17家民间融资服务公司,村镇银行、临商银行、民生银行在我县设立运营。五年共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68个,完成开发面积360万平方米。
四、新型城镇化呈现新风貌。五年累计完成城建投资123亿元,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4.4%,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9%。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兰陵镇、尚岩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兰陵文化公园、体育中心、汽车站、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工程建成使用,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排水等公共设施日臻完善。实施了东泇河故道综合治理、泉山路改造提升、兰陵路东延、东二环等重大工程,开通了城市公交、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扎实推进旧城改造和社区建设,建成了水岸华庭、金盾花园、代村等一批精品小区(社区);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34个,建设农村新型社区32个、农村住房3.9万户,改造农村危房6000户。临枣高速、临枣铁路(兰陵段)建成通车,完成了206国道南线改建、农村公路改造等一批道路工程,我县被授予“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先进单位”。
五、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扎实推进,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得到全面推行。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县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实现了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完成965个村庄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颁发宅基地证21.7万户。“三引一促”工作成效显著,全县共引进创新创业院士2人,国家专家9名,北京海聚工程专家2人,泰山学者5人,硕士博士研究生201人;规划建设了兰陵国家专家创业园,引进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团队7个18人;我县被评为“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62个,其中总投资过10亿元项目11个,实际到位县外资金137亿元。大力开展了“外经贸突破年”活动,“十二五”期间实现进出口总额6.8亿美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3倍。
六、生态文明建设开创新局面。完成了地质灾害村搬迁避让、石膏塌陷区综合治理,实施了国省道沿线绿化提升和西部矿区生态复绿工程。完成造林面积12.6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32万亩,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47个,新增耕地10389亩。实施了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等工程,全面完成会宝岭水库养殖网箱清理。顺利通过“迎淮”考核,圆满完成市里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目标。推行了城乡环卫市场化管理模式,我县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卞庄街道获评“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生态乡镇达到6个。代村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山东省最美旅游风情小镇”。
七、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县民生支出125 亿元,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到83%。五年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8.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1.8万人,累计脱贫7.7万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轨运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以上,农村低保、城市低保标准提至每人每年3000元、4800元,比2010年增加1800元、2160元,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县级“12349”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全县17.5万名60周岁以上老人领取养老保险金。新建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廉租房6.2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30万平方米,全部消除了学校D级危房和C级不安全校舍,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20所,通过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完成县人民医院病房大楼和10处乡镇卫生院病房楼建设,改造提升村级卫生室475处,县人民医院创建为三级综合医院;鄫国故城遗址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功举办了荀子思想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王鼎钧文学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承办了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洲际拳王争霸赛、国际(兰陵)半程马拉松等一系列重要赛事,我县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实施了视频监控“天网”工程,社会治安明显改善。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城市文明指数测评在全市排名较2010年上升10个位次。积极推进军地军民融合发展,获评“全省双拥模范县”。民族宗教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圆满完成全县第二次经济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启动了《苍山县志》编修工作,出版发行了《苍山年鉴》(2007-2012)。人口和计生工作不断加强,人口素质持续提高。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信访形势稳定,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不断提高。人民防空、爱国卫生、妇女儿童、外事侨务、新闻广电、邮电通讯、防震减灾、物价审计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第二章 “十三五”时期环境条件分析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迎接挑战、攻坚克难的严峻竞争期,但总得来讲,我县仍处在加快发展、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看,未来五年,世界经济延续缓慢复苏的势头,但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经济增长格局进一步变化,面临外部环境更为复杂。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受到掣肘,新兴经济体出口和资金市场受到较大冲击,资源安全催生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各国抢占战略制高点的竞争将异常激烈,产业结构调整将催生全球经济新秩序。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面临技术封锁、贸易壁垒、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制约加大。
从国内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描绘了新蓝图,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国家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整体性。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及中韩、中澳自贸区的规划建设,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改革红利加快释放,发展动力和活力会明显增强。
从全省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统筹区域发展战略及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将持续推动全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和活力。随着“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沂蒙革命老区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县内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具有在新起点上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一是我县成功更名为兰陵县,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兰陵”将成为国内外独树一帜的知名品牌,为打造“华夏古县 文化兰陵”提供了响亮的地域文化标识和名片;二是农产品资源、矿产资源、文化旅游资源、人力资源丰富,以矿产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三是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不断加快,交通道路、通信邮电、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城乡环境明显改善,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四是成功举办了中国(兰陵)国际蔬菜博览会,“天下菜园、美丽兰陵”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高;五是大力实施了“586”高端引才计划、“十百千”人才工程、“招商引智双百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六是全县上下思想统一,人心向上,干劲勃发,形成了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浓厚氛围。
但是,展望未来我县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发展中不协调性、不平衡性问题比较突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保、扶贫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补齐的“短板”,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二是发展方式粗放,工业规模小、层次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农业大而不强,产业链条短小,高端农业占比偏低;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整体竞争力不强,全县面临着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双重任务、扩大经济总量和提高质量效益的双重挑战。三是镇域经济薄弱,乡村建设投入不足,城乡协调发展任务繁重。四是经济下行压力大,投资后劲不足,资源、能源、环境等约束日益增强,可持续发展压力加大。五是财政收支压力大,保工资、保民生、保运转的任务十分艰巨。六是体制改革任务艰巨,未来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矛盾、新问题需要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去破解。
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任务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协同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积极适应新常态,抢抓机遇促发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创科学跨越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新兰陵而努力奋斗。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十三五”期间,我县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千方百计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改革发展成果。“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项原则:
强化空间布局。以“多规合一”试点为契机,立足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未来发展潜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划分城镇、产业、生态三类空间,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科学引导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活、生产、生态和谐发展。
突出改革创新。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空间。坚持创新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强县和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
促进协调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工业占比和水平,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统筹协调城乡发展,打造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的城镇发展新格局。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五化协同,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注重绿色发展。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开放发展,加强与“西部经济隆起带”、蓝黄两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长三角”、“京津冀”、“东陇海经济带”的对接,努力拓展省内、国内和国际发展空间。
坚持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实现共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出行、社保等现实问题。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全面、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第三节 任务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跨越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县各级要积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民生福祉,更加注重改进作风和提高效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与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把我县打造成:国家卫生县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县、省级文明城市。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70亿元,年均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亿元,比2015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0亿元,年均增长1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60亿元,年均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5亿元,年均增长18%;综合实力进入全市第一方阵。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2:39:49,一产占比明显下降,二产占比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5%;高端农业、现代及新兴服务业在产业中的占比大幅提升。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R&D)占生产总值的1.5%;专利申请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申请总量的2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占到80%以上。
城乡发展协调推进。加快提升城镇化水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9%;镇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的乡镇(街道、开发区)8个;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大成效,80%的乡村达到文明乡村标准。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完成市下达的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等约束性任务目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36 %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城镇(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8%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更加完善,低收入居民和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基本解决,提前完成脱贫任务。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多规合一”试点县取得明显成效,行政效率明显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社会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多元主体共治活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明显拓展,五年累计利用境外资金3亿美元以上。
第四章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根据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扎实开展我县“多规合一”试点,合理布局城镇、产业、生态三大空间,进一步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形成统领全县发展的规划蓝图和布局总图。
第一节 城镇空间布局
一、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体系
(一)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积极融入省市城镇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示范镇及重点镇为支撑、特色城镇为纽带、中心村及农村社区为补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体系,打造“一心、两带、三区”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
一心:即中心城区,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两带:即两条城镇带,一条是依托206国道、234省道,从神山镇—中心城区—向城镇—兰陵镇的东北至西南方向上的城镇带,该城镇带已列入临沂市城镇发展体系;另一条是沿229省道展开,从长城镇—芦柞镇—中心城区—金岭镇—大仲村镇—矿坑镇的南北方向上的城镇带,这两条城镇带与中心城区一起构成全县城镇发展的支撑和骨架。
三区:指县域内的三大城镇功能片区。
北部山水生态旅游区:包括矿坑镇、大仲村镇、车辋镇、下村乡,重点突出山水生态旅游功能。
中西部主导产业聚集区:包括卞庄街道、兰陵镇、尚岩镇、鲁城镇、新兴镇,向城镇、神山镇、金岭镇,国家农业公园、经济开发区、西部矿业循环经济产业园、临沂生物医药产业园、代村商贸城等园区位于该区中,重点突出矿产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观光农业、文化旅游等功能。
南部特色农业发展区:包括长城镇、南桥镇、庄坞镇、磨山镇、芦柞镇,是大蒜、牛蒡、红辣椒等特色农业主产区,重点突出创汇农业功能。
(二)强化县城主体地位。按照“东进、西优、南控、北拓”的总体思路,进一步优化城区空间布局,引导城区建设重点向东发展,适度向北拓展,控制向南发展,优化提升西部人居环境和配套服务功能,着力构建“一带、六轴、五区”的城市空间发展新格局,融入临沂市“半小时城市生活圈”。
一带:即东泇河生态景观带,是县城发展的灵魂和命脉。
六轴:即六条城市发展轴线,包括东西方向上的迎宾路、兰陵路、顺和路;南北方向上的西汶河、中兴路、柞城河。
五区: 即五大功能分区,包括东部新城区,未来中心城区逐步向东、向北扩展,突出行政办公、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商贸物流、居住等功能;西部旧城区,以旧城改造、配套完善为主,突出居住、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等功能;经济开发区,是重要的产业发展聚集区,注重与城区融合发展;北部生态功能保护区,以九鼎莲花山森林公园为主体,形成县城北部的生态保护屏障;南部现代休闲农业旅游区,突出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主体地位,形成县城南部的现代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区。
(三)推进小城镇协调发展。突出抓好兰陵镇建设,强化县域副中心城市的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打造尚岩、向城、神山、矿坑、长城五个重点镇,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统筹推进其他一般镇发展,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小城镇。
二、严格控制城镇用地规模
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规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合理确定城镇用地规模,提高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投资强度和环境效益,防止片面追求“土地城镇化”,推动城镇化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内涵型转变。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指标控制:人均新增建设用地标准不超过110平方米,严格控制城区增长边界;
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人均新增建设用地标准不超过120平方米,严格控制镇区增长边界;
村庄建设用地指标控制:人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不超过 100平方米。
第二节 产业空间布局
一、农业布局
以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标准化为目标,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为抓手,围绕“优质、安全、绿色、健康”这一主题,调整优化农业种植业结构,加强特色品牌基地建设,打造特色农业发展板块,促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突出抓好八类“优质基地”建设:
(一)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总面积150万亩,主要分布在兰陵、南桥、长城等粮食主产区。通过实施国家新增千亿级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沃土工程等,建设一批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打造全国优质粮食生产基地。
(二)优质蔬菜生产基地。总面积75万亩,主要分布在兰陵、向城、尚岩、卞庄等蔬菜主产区。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力度,扩大绿色、有机、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强化市场流通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打造全国优质生态安全高效蔬菜生产基地。
(三)优质大蒜生产基地。总面积35万亩,主要分布在卞庄、神山、磨山、芦柞、长城等大蒜主产区。千方百计在大蒜精深加工上实现破题,在利用尖端科技对大蒜产业提档升级上做大文章,拉长做大产业链条,促进大蒜产业向精细化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四)优质创汇菜生产基地。总面积10万亩,主要分布在庄坞镇。重点围绕生物、医药、养生等领域,加大牛蒡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五)优质食用菌生产基地。总投料6亿斤,主要分布在金岭镇。重点发展金针菇、平菇、黑木耳、姬菇等优质高效品种,突出抓好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食用菌深加工,推动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
(六)优质林果生产基地。总面积20万亩,主要分布在尚岩、鲁成、下村、车辋、大仲村、金岭等北部乡镇和山区,大力发展核桃、板栗、柿子、大桃、花椒等优质林果生产加工业,扩大种植面积,提高规模效益。
(七)优质畜禽养殖基地。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场达到145家。按照“优势产品区域化、基地建设标准化”的原则,推进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构建家禽、生猪、肉牛、奶牛、肉驴、水貂六大大产业体系,建设一批优质畜禽标准化生产基地。
(八)优质水产品养殖基地。总面积5万亩,重点围绕水库、塘坝、石膏矿塌陷区等区域,加强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扩大良种覆盖率,促进水产业扩量、提质、增效。
二、工业布局
依托工业“一区五园”,点状布局工业发展空间,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推动园区在发展中率先转型,加快构建不同园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优势互补、集聚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着力打造经济开发区、矿业循环经济产业园两大“1000亿级引擎园区”,临沂商城棠林地产品加工产业园、车辋建材产业园、临沂现代医药产业园、新兴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园四个“100亿级特色园区”。
(一)兰陵经济开发区。以打造国家级开发区为目标,以加快特色“园中园”建设为重点,以推动园区提质增效为中心,实施园区“二次开发”和“腾笼换鸟”工程,着力在有效盘活存量用地、培植壮大骨干企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园区发展活力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提升经济开发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和财税支撑能力。
(二)矿业循环经济产业园。以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及循环利用为重点,实施投资拉动和创新驱动战略,优化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促进优势要素向园区聚集,将其打造成全省矿业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装备制造材料产业聚集发展的高端平台、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三)临沂商城棠林地产品加工产业园。充分发挥园区的区位和交通优势,科学编制规划,明确功能分区,积极承接临沂城区辐射和周边产业转移,培植一批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逐步形成以建筑建材、板材加工、浸渍纸生产、制线纺织、食品加工等为特色的地产品加工产业园,打造临沂商城地产品加工基地。
(四)车辋建材产业园。鼓励现有骨干企业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以市场为导向研发生产节能环保型新产品。紧跟新型建材产业发展趋势,以项目的节能化、工艺的先进化、建设的规范化和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为方向,实施一批新型建材重大项目,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步伐,打造新型建材产业园区。
(五)临沂现代医药产业园。主要规划建设科研开发、生产制造、贸易物流、健康服务和综合配套五大功能区,全力打造集研发、生产、包装、物流、营销、检验、生物医药高端人才引进、产学研合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国内知名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沂蒙医药硅谷”。
(六)新兴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园。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科学规划园区布局,明确功能分区,加强废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废旧机电产品、废弃包装物等废旧物品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
三、服务业布局
依托我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合理布局服务业发展空间,促进服务业与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推进全县服务业转型升级。根据我县城镇、产业、交通等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一区、三轴、四带”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一区”:即中心城区,是全县服务业发展的核心聚集区。随着城区的开发建设,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逐步向神山、金岭、向城、芦柞、磨山等城镇圈延伸辐射,城区的中心地位将进一步凸显,承载服务业发展的集聚能力会持续增强,是推动全县服务业发展的巨大引擎和重要支撑。
“三轴”:即206国道、临枣铁路、临枣高速三条交通干线。沿上述三条交通干线,依托中心城区及沿线城镇、工业园区、商贸市场等,合理布局商贸物流园区,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矿产品物流等特色物流,打造辐射鲁南苏北连接全国各地的现代商贸物流聚集区。
“四带”:即文化旅游业“四带”建设。以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为核心,整合邓王山、压油沟、塔山公园、苍山暴动纪念馆等景区景点,打造城郊生态游憩带;以文峰山景区为核心,整合抱犊崮、会宝湖、鄫国故城等旅游资源,打造山水风情观光带;以兰陵古县景区开发为核心,整合荀子文化园、萧氏文化园以及兰陵美酒文化产业园,打造古县神韵修学带;以朗公寺景区开发为核心,整合大宗山、塔山禅林寺、大吴宅汉墓等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佛学禅修文化带。
第三节 生态空间布局
生态空间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文化遗产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自然湿地、湿地公园、山体林地、渔业养殖保护区、水源保护地等区域。根据我县主体功能区定位,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环境空间管制的部署要求,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生态补偿制度,加快构建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丽兰陵。
第五章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步伐,培育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第一节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一、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加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严格控制征地规模,耕地保持在163.3万亩以上,坚守粮食播种总面积75万亩,总产55万吨,人均占有粮食440公斤“三条底线”。 实施好国家新增千亿级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程,打造全国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围绕粮食增产、提质、增效,积极推广使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严格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和改善粮食收储及加工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加工水平及经济效益。到“十三五”末,全县高标准优质粮食生产基地达到150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65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75万亩,优质地瓜生产基地10万亩。
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提升发展蔬菜产业。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目标,依托设施蔬菜、大蒜、牛蒡、食用菌等特色标准化示范园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认证,大力发展蔬菜精深加工,培植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全面提升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到“十三五”末,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家,省、市企业达到60家;创建国家级名牌农产品10个,省市级农产品80个。大力发展现代养殖业。按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的要求,科学布局畜禽养殖区域,突出抓好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肉驴、肉鸡、水貂等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积极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加快发展畜禽精深加工业,提升畜牧业占比和水平。“十三五”末,全县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场达到145家,其中省级10家以上,国家级2家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5%以上。以名特优水产品养殖为重点,大力推行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模式,积极开展水产品无公害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工作,争创一批省、市级和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基地。培育发展休闲渔业,创建一批特色化、规范化、品牌化、标准化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到“十三五”末,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超过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3万吨,产值4亿元。加快发展优质林果业。按照“区域化、基地化、产业化、品牌化”的思路,加快发展核桃、板栗、柿子、大桃、花椒、金银花等优质林果业,实施一批精深加工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助推产业扩规模、上水平。“十三五”期间,发展优质林果5万亩。培植壮大休闲农业。坚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依托我县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山为脉、以水为源、以路为轴、以绿为魂,打造山水相依、城水相映、人水相亲、绿色生态的休闲农业。
三、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引导和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研发,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和技术集成推广力度。加大对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鼓励采用新技术和先进工艺,提高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改造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园,积极引进消化吸收现代农业新技术、先进设施和科学管理模式,推动园区提质增效。依托我县特色农业优势,加大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兰陵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兰陵大蒜食药技术研发中心技术攻关力度,推动大蒜、牛蒡等医用食品、保健品、药品的临床应用和产业化,打造兰陵健康农业产业。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提升农业质量安全水平。加大农业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力度,建设综合性农机化新技术示范基地,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健全县级技术推广中心、乡镇技术推广站、村级农民技术员的科技推广网络,深入实施“阳光工程”和“科技下乡”活动,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效。力争到“十三五”末,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5%。
四、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农业现代化服务能力建设,稳定农业公共服务机构,采取财政扶持、税费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大力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二是鼓励通过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大力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开展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和一体化服务。着力推进供销社与农业龙头企业通过供销社领办、产权联结等市场化方式开展合作。三是实施农村流通设施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提升工程,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四是积极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运用手机上网发展生产、便利生活和增收致富的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到“十三五”末,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850家。
第二节 培植壮大新型工业
一、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发展
抓住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等重大战略机遇,按照“市场引导、企业带动、项目支撑、创新驱动、集群发展”的思路,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培植壮大主导产业,推进企业“二次创业”,构建产业分工明确、特色优势明显、功能配套互补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力争到“十三五”末,五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500亿元,利税156亿元。
1、矿产建材业。围绕构建“铁精粉—烧结球团—冶金材料—装备材料”产业链,积极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入园集聚发展,提高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利用水平。以临沂市实施“退城入园”政策为契机,着力抓好矿产冶金产业园规划建设工作,明确功能分区和发展重点,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大型精品钢、不锈钢及冶金复合材料加工生产基地。发挥市场“倒逼机制”作用,鼓励引导临矿会宝岭铁矿、金玺泰矿业、招金有色宝华矿业等骨干企业转型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着眼长远发展,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突出抓好济钢球墨铸管搬迁项目建设,助推矿产加工业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大力研发生产石膏纤维板、防水防火石膏板、高档装饰石膏板等产品,实现石膏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整合提升石灰石、石英砂等资源优势,大力研发生产高标号水泥、单晶硅、多晶硅、石英管、石英板、高档玻璃等中上游产品,提高产业层次,做大产业规模。力争到“十三五”末,矿产建材业实现产值500亿元,利税60亿元。
2、农副产品加工业。充分发挥我县蔬菜、大蒜、牛蒡、食用菌等产业优势,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招大引强、品牌引领”战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深度发展,着力引进一批产品档次高、辐射带动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全面提升产品科技含量、质量安全等级、品牌效应和增值水平,推动产业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资源初加工、简包装向产品精品化、品牌化方向转型。鼓励支持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引进先进工艺、设备和包装技术,提升农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环保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着力打造一批产业链完整、竞争力较强、知名度较高的规模化、集团化行业领军企业,助推农副产品加工业跨越发展。力争到“十三五”末,实现产值800亿元,利税70亿元。
3、机械制造业。鼓励支持工程机械厂、德隆机械等现有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研发生产多功能装载机、农用铲运车、工程机械配件等产品,培育发展自主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抓住临沂市创建国家级工程机械示范区的有利时机,主动融入对接,积极参与产业分工与合作,带动我县机械制造业加快发展。发挥西部冶金产业园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通过内引外联等多种方式吸引外部品牌机械加工企业来我县投资兴业,新建一批高端机械制造加工项目,借助外力推动机械制造业规模膨胀、转型升级。力争到“十三五”末,实现产值50亿元,利税6亿元。
4、化工医药产业。以集约化、精细化、生态化为目标,大力发展以新型肥料、生物化工、医药中间体等为主的化工医药产业。以史贝美、普金等企业为重点,大力研发生产生物有机复合肥、缓控释肥等绿色优质高效肥料,培育一批名牌产品,打造新型有机肥生产基地。推进亿利达三聚氰胺生产、佑盈轻质钙、科洛夫硫酸钾及有机硅生产等项目建设,培植产业发展新优势。按照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要求,加快推进临沂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依托凯森制药人才、技术、研发等综合优势,千方百计引进一批现代医药产业项目和企业集团,促进优势要素向园区聚集,打造国内知名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力争到“十三五”末,实现产值90亿元,利税11亿元。
5、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规划引领和政策扶持,积极争取新兴产业创投引导资金,促进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一是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紧紧抓住省市实施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的良机,制定出台推进矿产、建材、冶金、机械、食品、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加大技改力度,强化精准扶持,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成长型企业和“专精特型”小微企业,提高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二是实施大企业大项目带动工程。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瞄准国内外500强、跨国公司、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引进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突出抓好国家专家创业园入园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团队优势,培植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形成“引进一个、影响一批、带来一群”的联动效应,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力争到“十三五”末,实现产值60亿元,利税9亿元。
二、促进大中小微企业协调发展
围绕形成资源配置更加高效的产业组织结构,积极推进矿产建材、蔬菜食品、商贸物流等行业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培植发展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鼓励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小微企业发展资金,健全完善与小微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推动以小微企业为对象的技术、管理、培训、市场开拓、法律咨询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解决好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增强小微企业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到“十三五”末,全县中小微企业达到454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260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家。
第三节 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
一、现代物流业。紧紧依托临枣铁路、临枣高速、京沪高速等交通干线,统筹规划物流业发展,加强物流园区建设,努力争创省级、国家级物流园区。以荣庆物流为龙头,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打造国内知名的优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支持运输、仓储、货代等传统物流企业功能整合与服务延伸,实施专业化和多元化经营战略,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制造业、商贸企业优化业务流程,专心发展核心业务 ,实施物流服务外包,扩大社会物流需求,推动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大力推广应用物流新技术、新装备,推动物流业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互动共进。加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物流业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我县,带动全县物流业向高端市场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到“十三五”末,全县物流业实现营业收入80亿元,利税5亿元。
二、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业,支持农村、社区、学校的物流快递配送点建设,推动中小企业普及应用电子商务,培育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争创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实施城区和乡镇商贸载体建设工程,推进兰陵三农物资城、龙沂庄商贸城、天勤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快捷高效的商贸流通服务载体。结合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按照“新建一批、规范改造一批、搬迁取缔一批”的要求,合理布局城区各类市场,提升市场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突出抓好华凯蔬菜批发市场改造、北大市场改造等项目建设。引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乡镇新建商业服务设施,推进农产品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电子交易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市场延伸。
三、文化旅游业。深入挖掘利用我县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推进城郊生态游憩带、山水风情观光带、古县神韵修学带、佛学禅修文化带“四带”建设,把我县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新兴旅游目的地,树立“文化兰陵、生态兰陵、魅力兰陵”新形象,叫响“圆梦之旅、品味兰陵”新品牌。城郊生态游憩带,按照国家5A级标准全面改造提升兰陵国家农业公园,重点抓好中国知青园、温泉养生园、自行车主题公园等“三园”建设,提升景区知名度。整合田园花海、十里红妆等资源,倾力打造鲁南苏北地区最大的婚纱摄影基地和最具民俗特色的婚庆基地。联片开发压油沟、邓王山和塔山公园等景区景点。山水风情观光带,加快推进西连抱犊崮、会宝山、会宝湖,东接文峰山、鄫国故城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生态大环线建设,形成集山水风光、红色风情、历史文化为一体的“菜乡慢谷”休闲旅游度假区,打造全县旅游发展新亮点。古县神韵修学带,鼓励支持兰陵集团投资旅游项目开发,加快旅游线路、标识规划建设,将兰陵美酒产业文化园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启动荀子文化园、萧氏文化园二期工程,提升兰陵古县景区的文化品位和对外知名度。佛学禅修文化带,充分挖掘大宗山朗公寺佛教文化资源,整合塔山禅林寺、大吴宅汉墓文化旅游资源,打造鲁南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佛教文化圣地。到“十三五”末,全县A级景区达到12个,其中5A级1个,4A级2个;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亿元。
四、房地产业。按照城市发展总体布局,合理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和规模,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指导,推进房地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加快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环境。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有效供应,积极发展二手房和租赁市场。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供给制度,推动形成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需格局。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鼓励引导在外务工人员、农村居民到城镇购买住房,助推房地产业加快发展。引导房地产业与文化旅游、医疗教育、养老养生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房地产新的增长点。积极发展低碳住宅,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以现有房地产开发公司为龙头,加大整合力度,培植发展一批规模大、资质高、竞争力较强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十三五”期间,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面积400万平方米,建设保障性住房5490套。
五、社区服务业。深入实施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健全规划合理、结构均衡、竞争有序的社区商业体系。鼓励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办居民服务业,重点发展社区居民购物、餐饮、维修、美容美发、洗衣、物流配送、快递派送和再生资源回收等服务,培育新型服务业态和服务品牌。统筹发展家庭服务业,重点发展家政、养老、家庭陪护、残疾人托养、家庭教育等服务。鼓励邮政、金融、电信、供销、燃气、供水、供电等公用事业服务单位在社区设点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生活需求。倡导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社区便民服务,积极发展网上交易、网上服务。加大政府购买社区公益性岗位力度,积极开发社区公共保洁、环境绿化、设施维护以及托老、托幼、托残服务等公益性岗位,促进困难群体就业。推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合理配置服务设施,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社区物业管理工作机制,健全市场监管体系,规范准入机制,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物业服务市场秩序。
六、养老服务业。积极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着力抓好仁和养老护理中心、增寿园养老公寓、福禄寿养老护理院等项目建设。推进医养结合,积极发展老年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举办老年护理院、康复院,提升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功能和水平。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在全县所有社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老年人文化活动服务站,逐步形成覆盖县、街道和社区的居家养老三级服务网络。培育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中介组织,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严格落实居家养老服务各项政策,深入开展社区志愿者助老服务。到“十三五”末,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老有所养。
七、金融保险业。加大对产业转型、科技创新、现代农业、民生改善、两型社会建设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融资环境。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金融业,积极稳妥开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管理和服务工作,提高股份制银行新增网点覆盖面。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领域,降低民间投资准入门槛,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共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丰富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强化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坚决打击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违规发放贷款行为,维护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加快发展保险业,积极开发适合农业、农村和农民需要的“三农”保险产品和服务。到“十三五”末,全县存款余额力争突破550亿元,年均增长不低于16%;贷款余额力争突破360亿元,年均增长不低于17%;不良贷款率控制在3%以内。保险费收入达到8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
第六章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紧紧抓住我县被纳入临沂市城市密集带动区的良机,以人为本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合理确定城镇发展方向、布局和规模,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深化户籍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有序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全面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到“十三五”末,全县总人口145万人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9%,城镇人口达到71万人,其中县城中心城区人口40万人,镇驻地人口5万人以上的小城镇达到1个,2-5万人的达到8个。
第一节 提升县城整体水平
按照“东进、西优、南控、北拓”的总体思路,统筹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突出抓好“两城两路两河一湖十大片区”建设(两城:东城新区、滨临小镇(小北山)开发;两路:南二环建设、沂邳线改线;两河:小汶河、柞城河改造提升;一湖:龙沂湖改造提升;十大片区:中兴居委片区、西埝头片区、造纸厂片区、自来水片区、教育片区等十大片区改造),提升城市功能品位,积极融入临沂市“半小时城市生活圈”。统筹规划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合理布局商业、办公、居住、教育、卫生、文化、生态空间与交通站点,构建生活便捷、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市区。加强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突出抓好绕城快速、滨河东路延伸、会宝岭路东延、玉泉路西段等重大工程,合理布局公共停车场及配套停车场,优化公共交通站点和线路设置,积极发展城市慢行系统,有效解决城区道路拥挤、交通不畅问题。统筹电力、通信、给排水、供热、燃气等地下管网建设,在重要地段和管线密集区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强化防洪设施建设,实施东泇河清淤治理工程,完善城区排水与暴雨外洪内涝防治体系,提升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加强污水、污泥、垃圾、粪便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无害化处置。实施东泇河滨河景区文化长廊、廊桥、过街天桥等重点工程,打造城市发展新亮点。巩固扩大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成果,积极推行绿化养护市场化、社会化管理模式,提升绿化品位和城市形象。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到“十三五”末,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51平方公里,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
第二节 着力加强小城镇建设
按照“规模适度、产业集聚、人口集中、要素集约”的要求,加快推进示范镇、重点镇建设,统筹推进一般镇(乡)建设,努力打造一批经济强镇,培育发展一批综合型、工矿型、工贸型、农贸型、旅游型特色小城镇,促进小城镇向小城市转型。一是突出抓好示范镇、重点镇建设。加快兰陵镇、尚岩镇、神山镇等城镇建设步伐,积极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将其打造成县域产业成长的新载体、创业发展的新平台和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二是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盘活城镇土地资源,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小城镇建设。加强城镇道路、供排水、电力、通讯、燃气、热力、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改造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城镇综合管理,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搞好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和改厕工作,营造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三是培植壮大镇域经济。强化产业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实施骨干企业培植和重点项目带动战略,促进要素集聚、产业升级和创业就业,提升镇域经济整体实力。切实把招商引资作为培植壮大乡镇财源、增强镇域经济发展后劲的重中之重,依托当地比较优势,大力引进一批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借助外力推动镇域经济发展。完善镇域经济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全面提升镇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到“十三五”末,地方财政收入过5000万元的乡镇(街道、开发区)达到13个,其中过亿元的 8个。
第三节 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整治空心村”的方向,科学引导农村居民点建设,保护和传承乡村地域文化特色,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科学编制村庄布点规划,优化村庄布局,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以中心村为核心,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统筹抓好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完善基础教育、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社会养老等公共设施,健全城乡公交、供水、供电、供气、广电、通讯、治安、消防、环卫以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粪便处理、防灾减灾体系,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科学规划配置社区商业网点,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于10%。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程,突出抓好街道绿化亮化、背街小巷硬化、改水改厕改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特色村落保护,编制村庄保护规划,积极申请临沂市“沂蒙传统村落”及省级、国家级特色村落。深入开展文明乡村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十三五”期间,建设农村精品社区10个,规范化农村社区30个;农村社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全县80%的村庄达到文明乡村标准。
第四节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以重大民生工程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为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路网改造升级力度,完善站场建设服务功能,创优交通运输结构,着力构建大交通、大发展、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突出抓好“一环、五横、六纵、十连线”、全长 530公里的农村公路路网提升改造工程,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及标准化建设,形成完善的农村公路网络。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计划,新增150辆公交车,其中城区公交车辆达到100辆;在兰陵、向城、尚岩等具备交通条件的镇开通“村村通公交”。推广使用新能源车辆,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和充电桩。突出抓好京沪高速公路扩容、G206威汕线兰陵绕城段改建、G206罗庄交界至枣庄交界段大中修、临沂西外环兰陵段建设、S229沂邳线金岭镇至皇甫寺段改建、S232汤郯线兰陵段中修、S352郯薛线兰陵段大修、S234沂台线车辋外环至台儿庄界段升级改造、S229沂邳线棠林路口至金岭段及黄埔寺至邳州界段升级改造、S229沂邳线兰陵段大中修、S342岚济线兰陵段中修、蒙台线兰陵段拓宽改造、枣临铁路兰陵西站铁路专用线等重大工程建设。完善航道和码头建设,做好会宝湖摆渡船舶开通工作。
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防洪减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小河流治理、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移民后期扶持等农田水利工程,恢复重建惠民庄水库。实施陶沟河、运女河、汶河、白家沟、东泇河、吴坦河、燕子河、小涑河8条骨干河道和16条边界排水沟开挖、疏浚、培堤及桥涵闸改建。继续抓好会宝岭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等工程,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新增改善灌溉面积47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24万亩,增加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3万亩。加强水源供应保障体系建设,突出抓好陈桥闸等12座水闸除险加固、青龙河山洪沟治理、西泇河上游段治理(陈桥闸至会宝岭水库)、会宝岭水库增容、会宝岭水库向县城饮水等工程建设。
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电力设施建设速度,提高供电保障能力和可靠性,满足全县工农业及居民生活正常用电。“十三五”期间,总体目标是建成并扩建500千伏兰陵站;优化220千伏输电网,再建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加强110(35)千伏配电网,实现每个乡镇至少一座变电站布点;提升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城镇(农村)平均供电半径控制在5(10)公里,线路联络率达到100(60)%,户均容量提升至3(2)千伏安/户,实现电网总体规模较“十二五”末再增长60%。积极开发利用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突出抓好中国水电兰陵光伏发电、热电联产项目、琦泉生物质发电、华能风力发电、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构建多元化能源供给新格局。大力实施城市供暖扩容工程,加快推进“汽改水”、新热源建设和老旧环网改造,扩大供暖覆盖面,提高供暖质量和能力。积极探索地源热泵、太阳能综合利用等供热方式,不断满足居民的供暖需求,力争到“十三五”末,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以上。积极推进“气化兰陵”建设,抓好LNG、CNG加气站、储备站、城镇门站及调压站建设,优化提升天然气高压、次高压及中压输气管网,完善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实现应急储备量10万立方。大力发展交通、工业、商业、居民等燃气用户,实现天然气“小区通、村居通”。力争到“十三五”末,燃气普及率达到90%以上。
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信息通信基础网络提速升级工程,加快“智慧兰陵”建设。以信息化、智能化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广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促进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城区建设。推动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快构建地理信息、交通通信、社会治安、环境管理、市容管理、灾害应急处理等智能化信息系统,强化城镇智能管理。推动工业与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助推工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点豆”农业链电商平台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深入推进教育“三通两平台”建设,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强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农村信息网络覆盖面。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构建科学、完整、统一、规范、协调的党务政务信息化体系。
第七章 全面改善民生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要求,坚守底线,补齐短板,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提升民生保障能力和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第一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着力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到“十三五”末,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2%;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义务教育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8%;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全部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全市中等以上水平。
一、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科学预测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后幼儿人口变化趋势,实施好第二期、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扩增学前教育资源,城区围绕新建改扩建居民小区、配套建设公办园;农村围绕社区规划建设配套公办园(含集体园);积极支持发展民办幼儿园,进一步优化幼儿园布局,加快实现“就近入园”的目标。加强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指导、评价和监管,全面提高保教水平。到“十三五”末,全县新增公办幼儿园70所,其中城区新建公办园11所,公办园入园儿童达到全部入园人数的55%以上;所有乡镇(街道、开发区)公办中心幼儿园建成并达到省级办园标准;全县70%注册民办幼儿园达到市级二类以上办园标准;全县幼儿教师专业达标率85%以上。
二、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突出抓好兰陵、庄坞、鲁城、磨山、向城等乡镇7个中心小学,鲁城镇马庙、磨山镇赤土门、长城镇沙沟等9所农村小学以及兰陵五中、芦柞中学、向城中学、鲁城中学等7所中学的校舍扩建工程,有效解决农村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全面优化城区学校布局,在城区新建初中学校4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学校(幼儿园)7所,全面解决县城学校“大班额”问题。切实保障贫困学生、外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消除辍学现象,确保义务教育高质量、全覆盖。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方案,加强和改进学校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实现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序衔接。积极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形成规范的教干、教师管理新机制。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强化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健全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到“十三五”末,全县所有中小学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省级规范化学校达到35所以上。
三、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抓住我省实施普通高中建设攻坚计划的有利时机,加快普通高中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培养能力。按照城区建设规划,新建3所高中学校;加快兰陵二中等现有高中学校内部改造建设,挖掘学校招生潜力。到“十三五”末高中学校扩增招生能力200个班以上,县内高中学校在校生达到3万人,比“十二五”末增加1.4万人。深化普通高中教学改革,加快提升高中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争创2所省级规范化高中学校、2所省级高中教学示范学校。实施特色高中学校建设,加快学校内涵发展,推进办学模式、育人方式多样化、个性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优化整合职教资源,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县职业中专为龙头、以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挥职业中专优势,创新办学管理体制,着力在师生异地学习交流、春季高考、争创特色优势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实现主体招生专科班、部分专业招生本科班目标,成功创建国家级重点职业教育学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规划建设第二中等职业学校,扩增职业教育资源。大力实施产教融合工程,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使职业教育成为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促进就业的“稳定器”、人才红利的“催化器”。到“十三五”末,全县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年招生能力达到3000人以上,在校生9000人以上。
五、重视发展特殊教育。关心残疾儿童少年成长,加快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主体,以普通中小学校举办特教班等形式为补充的特教办学体系。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实施县特教中心改扩建工程,扩大办学规模。到“十三五”末,义务教育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8%,县特殊教育中心达到30个教学班规模、在校生达到500人以上。
六、支持发展民办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支持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途径,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混合股份等形式,举办中小学校。鼓励社会力量和公办学校建立学校联盟,支持名校办分校、优质学校托管薄弱学校。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服务和指导,积极引导走内涵发展的路子,加快培育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民办学校。积极推进民办学校实施标准化建设,加快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民办教育教学质量。到“十三五”末,全县民办学校发展到30所左右,其中小学、初中在校生分别占全县学生的20%和25%左右;新建扩增1-3所民办高中学校,有2-4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争创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第二节 提升社会保障能力
一、提前完成脱贫任务。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造血与输血并重、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党政动员全民参与,全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到2018年全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创新扶贫思路。用好干群结亲连心帮助、驻村干部帮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致富能人引领“四个抓手”,坚持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提高扶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拓宽扶贫渠道。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着力从提供脱贫项目、提升致富能力、解决发展资金、改善民生条件、健全医疗救助、完善保障政策等方面开展扶持,快速提高贫困人口收入。完善扶贫机制。重点完善组织领导、扶贫项目资金监管、督导考核等机制,动员各方力量,统筹各类资源,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扶贫,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扶贫开发大格局。
二、大力推进创业就业。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充分发挥我县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资金、技术、人脉等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引导他们回乡创业。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建立完善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及结对帮扶等援助制度,构建集岗位开发、再就业服务、托底安置于一体的基层再就业援助体系。完善公务员制度,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提高技能劳动者素质,基本建立起规模宏大、技能优良、专业齐全、梯次合理的技能劳动者队伍。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和社保基金风险防范机制,扩大覆盖范围,基本实现城镇各类就业人员平等享有社会保障。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资金投入自然增长机制,构建较为完善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城乡特困居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提高农村“五保”供养能力,新建6处高标准、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全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扩大“一站式”救助定点医院,合理确定医疗救助标准。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好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推进救灾救济应急体系建设,提高救灾救济保障水平。到“十三五”末,全县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适龄人员参保率均达到100%。
第三节 加快建设健康兰陵
全面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行医药分开、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成县人民医院东医疗区、县妇幼保健院病房楼、县中医院整体搬迁等项目建设,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防治,抓好疾病防控和免疫工作,确保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突出抓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全面提升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坚持基本医疗公益性方向,创新体制机制,控制医疗费用,改善医患关系。坚持中西医并重,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积极探索“医联体” 模式,重点推进市人民医院与兰陵镇卫生院医联体,打造我县西南部区域医疗中心。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促进有序竞争,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第四节 繁荣发展文体广电事业
一、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以建设文化强县为目标,推进重大公共文化工程,突出抓好县博物馆建设,改造提升县文化馆,加强镇街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文化广场等载体建设,完善县城、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鼓励支持具有兰陵特色的品牌艺术创作,做大做强“华夏古县 文化兰陵”品牌。注重城镇和村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和民间艺术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城镇村落文化内涵。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研究开发工作,实施“两城三片”(鄫国故城、柞城故城和兰陵古县保护片、庄坞沂武河保护片、朗公寺遗址保护片)文物遗产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以县农展馆、代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依托,建设文化产业一条街和文化产业园,打造集奇石根雕、琴棋书画、文艺演出、图书销售、民俗文化等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集群。大力开展文化乡镇创建活动,争创国家级、省级先进文化乡镇。积极举办荀子文化节、兰陵酒文化节等文化交流活动,提升兰陵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加快发展体育事业。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加强学校、居民小区、休闲广场等场所体育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充分发挥我县体育场馆载体优势,积极承办国际、国内有关大型体育赛事,促进全县体育事业发展。加强专业运动队伍建设,培植优势体育项目,提高竞技体育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市场开发,积极引导、兴办体育健身、娱乐、竞赛、培训等服务项目,推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三、积极推进广电新闻事业。加快发展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业,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精品节目,推动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加快电影事业发展,着力抓好电影放映场院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全面推行提升标准化数字放映、菜单式服务,实现一村一月一场电影全覆盖。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大力传播正能量。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
第五节 积极发展妇女儿童事业
实施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切实维护好妇女儿童权益。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建好用好妇女儿童家园及留守儿童爱心家园。积极开展“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关注民生工程,关爱救助两癌贫困妇女及贫困孤残儿童,继续实施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帮助妇女发家致富。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依法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改善儿童成长环境,提升儿童福利水平,消除对女童的歧视,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第六节 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支持国防军队建设,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强化国防动员体系建设,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认真落实“临沂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行动”,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重点推进与食品加工、机械加工、矿产建材、现代物流、红色旅游等行业的融合,加强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国防需求的对接,提高经济平战转换能力。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切实加强防空地下室建设与管理,扩大人防工程建设面积,提升城市总体防护能力。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到“十三五”末,全县人防工程总建筑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城区人防工程人均建筑面积0.53平方米。
第七节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
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建立事故控制指标体系和监督考核机制,确保全县“十三五”期间各类一般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四项控制指标逐年下降,杜绝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重点围绕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安全、非煤矿山、烟花爆竹、民爆器材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切实解决好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重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范及其治理,针对硅尘、石棉尘、高毒物质、放射线等职业危害因素所致职业病多发、频发、危害严重的特点,开展各类严重职业危害项目普查登记,确保职业病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各项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第八节 扎实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建立健全灾害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应急救援体系和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全县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充实地方粮油储备规模,提高粮食安全应急保障能力。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制度,禁止新上对地质环境产生不可恢复治理的开采项目。加强水土保持与河道整治,恢复和提高河道的泄洪能力。推进气象事业发展,增强气象观测预警能力,建成具有现代化观测、通信、预警、预报发布装备的台站。建立部门协调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机制,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
第九节 统筹发展其他各项事业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优化出生人口性别比例,搞好生育健康服务,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落实残疾人专项福利补贴制度,配套完善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教育培训就业服务中心,新建一处残疾人托养院。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强化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大食品、药品、保健品监管力度,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深入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规划建设县科技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做好保密、档案、史志工作,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加快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方针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促进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统筹推进物价、审计、统计、质检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第八章 建设美丽兰陵
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增强资源环境可承受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把兰陵建设成山川秀美、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之县。
第一节 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降低工业用地比例,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落实土地用途管制。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土地综合整治,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严格控制新增土地,有效盘活存量土地,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合理控制城镇基础设施,严控大型商业设施和高档商品房用地。调整优化工业用地结构,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中。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重点开展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引导农村居民住宅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建设用地批后监管,探索建立闲置地、低效地利用新模式。切实维护好农民土地权益,调整土地收益分配关系。
第二节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覆盖全县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指标体系。建设节水型城镇,推动公共建筑、生活小区、住宅节水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实行节水设施与城镇建筑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改造提升城镇老化漏损管网,推进全社会用水计量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园林浇灌、道路保洁、环境卫生、城市景观等公共再生水设施。实施城市居民用水“一户一表、计量出户”工程,适时推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制度。突出抓好冶金、化工、酿酒等高耗水行业节水工作,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推进节水型企业建设。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深入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推广应用管道输水、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到“十三五”末,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城市中水利用率均达到100%。
第三节 推进重点领域节能
实行能耗总量控制和排放总量控制,优化煤炭消费空间布局,加大电力和天然气输入量,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突出抓好矿产、建材、机械、焦化等高耗能产业的整治,实施工业节能环保示范工程,积极推广应用低碳技术、节能技术,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高耗低效设备。加强建筑节能管理,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公共机构节能,以合同能源管理、财政补贴奖励等方式,实施重点耗能设备及公共机构附属设施节能改造。全面完成市里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任务,形成具有兰陵特色、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配套的制度保障体系。
第四节 强化城乡污染防治
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落实国家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实施循环经济骨干企业培育、循环产业链条打造、园区循环化改造三大工程,确保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强化成品油全过程监管,打击各类油品违法行为,提高成品油质量。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在河流源头、水源保护地等环境敏感区域划定禽畜养殖禁养区。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加强对大中型水库及其周边乡镇的水环境功能维护、生态公益林保育和景观生态建设,严禁建设水污染型工业项目,严控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排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极推进循环农业示范园建设。加强农用化学品污染防治,强化土壤环境监管,建立健全土壤监测网络体系。实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制定重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指标,调控矿业权投放数量。到“十三五“末,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重达到75%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并稳定运行,重点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第五节 加快建设绿色兰陵
围绕国家园林县城建设,实施好县城绿地系统规划,扩大城区绿地面积,提升绿化质量和水平。结合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和香化活动,强化城镇路网、公共场所、城郊林网、园区等绿化工作。抓住国家林业发展战略重大调整的良好机遇,编制实施荒山绿化、用材林经济林基地、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森林生态旅游等林业项目总体规划,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以产业化、基地化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农田林网化建设,构建“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的高标准农田林网格局。全面推行义务植树以资代劳政策,提高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和造林成效,每年完成义务植树180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6%。实施矿区生态修复工程,着力抓好苍峄铁矿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大力开展绿色示范创建活动,积极争创绿色示范村镇。“十三五”期间,争创省级绿化示范乡镇3个,省级绿化示范村30个,市级绿化示范村50个。
第六节 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把生态文化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挖掘我县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思想和资源,创作一批文化作品,创建一批教育基地,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文化的需求。大力倡导绿色消费、低碳消费、适度消费理念,减少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等无度消费,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消费模式。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奖惩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力度,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科学知识,提高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形成全社会崇尚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
第九章 坚持改革创新
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发展新机制,努力形成推动科学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
第一节 培育发展新动力
一、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推行政府投资年度计划制度,健全投资项目后评价、重大项目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以“三引一促”为抓手,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全面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率。鼓励扶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股票,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积极推广运用PPP 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城乡统筹、生态保护、民生建设等重点领域,筛选、谋划、储备、实施一批成熟度高、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大的重大工程项目。“十三五”期间,全县完成重大项目投资100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县外资金突破600亿元。
二、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一是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住房保障、养老救助等公共服务体系,减少中低收入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二是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消费升级。大力发展家政、养老、医疗保健、网络信息等服务业,推动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业态发展。进一步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使有资金消费与有时间消费更好地衔接起来,拓宽旅游、文化、健身等服务消费领域。积极倡导绿色循环消费,加大节能、节水、环保产品消费政策支持力度。适应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三是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意愿。针对食品、药品安全等突出问题,积极开展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专项整治,深入打击各种假冒伪劣商品、消费侵权行为,切实维护好消费者权益。加强流通环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搞好生猪屠宰、酒类流通等行业管理,健全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拓消费信贷业务,有针对性培育消费信贷增长点,推进大宗商品和服务消费信贷,完善信用消费体系,积极促进信用消费。力争到“十三五”末,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长12%。
三、增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蔬菜、大蒜、牛蒡精深加工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扩大出口规模,增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按照抓大促小、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企业尽快实现自营出口。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努力扩大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实现出口产品结构升级。创新网络营销模式,鼓励企业加入电子商务平台。巩固和扩大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份额,努力开拓东盟、台湾、中亚、中东、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营销体系。力争“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8亿美元,其中出口15亿美元;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80家以上。
第二节 提升发展创新力
一、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坚持本土培养与外来引进并重,加大各类创新型人才的选拔、培养、引进力度,为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加强与国际专家组织的紧密合作,积极对接“泰山学者”等国内高端人才计划,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进创业创新领军企业家培育工程和高素质现代企业家的培育工程。充分发挥兰陵国家专家创业园优势,大力引进一批“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带团队”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打造兰陵特色产业人才聚集高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引导兰陵籍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发挥他们的人才、资金、技术优势。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技兴企”行动,积极争取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打造以经济开发区、临沂现代医药产业园等为中心,专业园区和专业孵化器为载体的科技创新生态孵化体系,推动“兰陵制造”向“兰陵创造”转变。鼓励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联合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国家级、省、市级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合作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相关基础研究,共享科研成果。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及众创空间的扶持政策,支持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建设,打造“双创”示范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实施质量强县和名牌战略,大力培育自主品牌,提升企业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县8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创建国家级研发平台2个,省市级研发平台达到45个;新增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10家;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达到15个,中国驰名商标达到6个。
第三节 增强发展新活力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行政管理方式,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建立以“四张清单、一个平台”为主要框架的政府权力运行体系,推动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建设。加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建立透明、规范、高效的投资项目协同监管机制,全面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严格落实“三证联办、一照一号”登记制度 ,强化“先照后证”事中事后监管,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加快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围绕特色蔬菜产业,积极探索信托流转、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入股流转等形式,引导整村、整组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完善配套政策和推进措施,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增强农业发展活力。积极推进国有农场公司化改造,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土地管理方式,促进农业持续增值增效。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镇公共服务体系,引导农民向城镇聚集。
三、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引入市场化选人用人和管理机制,建立领导人员收入与职工收入、企业效益、发展目标联动的薪酬激励机制,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由单一产权结构向股份制转变,逐步实现企业产权多元化,建立完善企业法人产权制度。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组织形式,允许转型后保留原字号和行业特点。
四、创新财税体制机制。健全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菅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有机衔接的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统筹运作政府财力。强化预算公开,扩大预算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改进预算控制,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审核预算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适应新税制的税收征管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比重。
五、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加强政府公关和国内外合作,加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的宣传力度,扩大兰陵品牌对外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设立外派劳务合作平台,促进外派劳务基地科学化、规范化建设。积极引导拓展主要劳务市场,强化外派劳务人员的技能与适应性培训,优化外派劳务行业和领域,扩大外派劳务规模,提高外派劳务质量及经营主体经济效益。鼓励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海外投资办厂,开拓国际视野,增强国际竞争力。
第十章 构建和谐兰陵
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为重点,以夯实基层综治基础为保障,以全面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大力加强民主法治、思想道德和诚信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一节 建设法治兰陵
坚持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和服务的全过程,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创新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兰陵、法治兰陵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有效防控各类风险。以县人民调解中心为龙头,完善三级调解组织网络体系,提升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健全完善科学有效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实行先期预测、选项研判、先期介入,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持续开展扫黑除恶、打霸治痞、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等严打整治行动,确保社会治安总体稳定。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活动,有效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加大食品、药品、环境等领域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坚决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健康安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扎实开展法律“六进”主题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意识。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开展反恐怖、反邪教斗争,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
第二节 建设道德兰陵
以争创省级文明城市为目标,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全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德”教育,发挥善行义举“四德榜”作用,使善行义举“四德榜”真正成为老百姓心中的荣辱榜。健全村推荐、镇审核、县评选的“三级联动”的“兰陵好人”推荐评选机制,建立完善通报考评制度,推动“兰陵好人”推荐工作制度化。深化“道德讲堂”活动,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广泛开展群众性中华经典诵读、传统节日民俗、文体娱乐、志愿服务、走访慰问等活动。规范完善乡规民约,深入开展“五好典型”评选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旅游、礼貌乘车”主题实践活动,引导游客文明游览,培养良好习惯。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
第三节 建设诚信兰陵
推进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诚信环境,提升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编制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诚信宣传教育,积极开展信用宣传普及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庄、进家庭活动。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倡导诚信道德规范,弘扬兰陵人乐善好施、诚实守信的传统文化和精神风貌。加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推广信用产品的社会化应用,促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协同共享。健全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
第十一章 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顺利完成。
一、着力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改进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方式方法,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重大政策、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强化大督查考核机制,加强和改进督查考核工作,提高执行效能,为“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突出总规主体地位。坚持《纲要》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纲领原则,发挥《纲要》的龙头地位,统筹编制好其他各类专项规划、年度计划。加强“多规融合”规划协调,着力搞好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与规划纲要的衔接,加快形成全县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统一完整的规划体系。
三、健全规划评估机制。健全规划实施报告制度,通过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每年将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的进展情况向县人大报告,并向县政协通报。健全规划中期评估制度,检查规划落实情况,分析规划实施效果,并针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四、加大规划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各种媒体,多种渠道、多形式加强对规划纲要的宣传,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使实施规划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各级、各部门都要提高规划意识,树立长远发展观念,自觉以规划指导各项工作,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确保规划提出的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兰陵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目标类别 | 指 标 | 2015年 | 2020年 目标值 | 年均 增长 | 属 性 |
经济发展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336 | 570 | 9 | 预期性 |
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 14.6 | 30 | 16 | 预期性 | |
三次产业占比(%) | 17.3:35.2:47.5 | 12:39:49 |
| 预期性 | |
创新发展 | 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 | 1.01 | 1.5 |
| 预期性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 | 19 | 35 |
| 预期性 | |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 27.8 | 40 |
| 预期性 | |
协调发展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54.4 | 61 |
| 预期性 |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 42.1 | 49 |
| 预期性 | |
开放发展 |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 2.9 | 4 | 8 | 预期性 |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 0.1 | 1.2 |
| 预期性 | |
绿色发展 | 能耗、水资源、建设用地“双控” | -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 约束性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 约束性 | |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 -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 约束性 | |
耕地保有量(万亩) | 163.3 | 163.3 |
| 约束性 | |
城市污水处理率(%) | 91 | 95 |
| 预期性 | |
森林覆盖率(%) | 35 | 36 |
| 预期性 | |
共享发展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26093 | 54200 | 10 | 预期性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1092 | 21200 | 11 | 预期性 | |
减少贫困人口(万人〉 | - | 2018年全面完成 |
| 约束性 | |
城镇每年新增就业(万人) | 1 | 1.1 |
| 预期性 |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1.8 | 2 |
| 预期性 | |
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 | 84 | 92 |
| 预期性 | |
义务教宵入学率、巩固率(%) | 100/97 | 100/98 |
| 预期性 | |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85 | 95 |
| 预期性 |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31 | 50 |
| 预期性 | |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13.5 | 15 |
| 预期性 | |
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率(%) | 91.2 | 93 |
| 预期性 | |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适龄覆盖率(%) | 98.5 | 99 |
| 预期性 | |
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标台) | 2.2 | 3.1 |
| 预期性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