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陵县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 索引号 lanling00445771-0/2025-00014
  • 发布机构 兰陵县农业农村局
  • 公开目录 部门计划总结
  • 发布日期 2025-02-26
  • 文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名称 兰陵县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打算
兰陵县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兰陵乡村振兴要引领风气之先”的工作要求,立足保粮食、兴产业、促建设各项重点任务,真抓实干、奋力争先,成功争创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成功争创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获评“全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山东省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全市选派‘红领书记’先进单位”,全市乡村振兴现场交流会综合排名第二,一、二季度全市夺旗打榜连续夺得红旗。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1.2亿元,总量全市第一,增速全市第三;农业总产值118.57亿元,总量全市第一,增速全市第三;牧业总产值19.91亿元,总量全市第六,增速全市第二;渔业总产值5.54亿元,总量全市第一,增速全市第七。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守牢粮食安全底线。1.抓实粮食生产供应,全年粮食收获149.44万亩,总产69.01万吨。其中,夏粮收获62.86万亩,总产29.95万吨;秋粮收获86.58万亩,总产39.06万吨。完成三大粮食作物保险投保面积123.72万亩,开展小麦“一喷三防”44万亩、玉米“一喷多促”42万亩,实施小麦良种统供290万公斤,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7109.46万元。2.强化高标准农田建管,新建高标准农田9.45万亩,到位各级资金2.28亿元。先后出台管护工作方案以及管护资金使用方案两个标准性文件,成功建设高标准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开展两轮拉网式排查,发现问题1340个,已全部整改到位。3.推动农机高质量发展,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947万元,制定“三夏”生产应急工作预案,与郯城、临沭等县区签订跨区作业互助协议,全省机收减损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核查监测防止返贫预警信息16096条,开展防止返贫集中排查401028户,未发现返贫致贫人员。按照脱贫人口结构、政策因素、绩效考核等五大要素科学分配2024年度衔接资金1.92亿元,建设衔接资金项目91个。发放雨露计划补助资金139.95万元、涉及学生488名,推荐齐鲁富民贷、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农户3614户,完成贷款投放5.19亿元。

(三)筑牢农业安全防线。配合农业农村部抽检豇豆51批次,合格率100%;开展蔬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32358批次、牛羊肉“瘦肉精”兽药残留快速检测3180批次、禽蛋水产品兽药残留快速检测330批次,合格率均为100%。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并积极申报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相关材料经省厅审核后,已上报农业农村部。

(四)抓实全市“五项重点”。1.持续深化“四雁工程”,从退役军人、“三青”人才中选配村党组织书记124名;招引“归雁人才”292名,报道“归雁”事迹20篇;遴选“鸿雁人才”300名,制作发布各类宣传报道19期,选派280名“鸿雁”参加全市培训班;完成新型经营主体奖补180家、401.55万元,新培育合作社27家,成立县级联合总社、草莓联合社,新创建市级合作社20家、家庭农场15家,累计发放“四雁振兴类”贷款2.18万笔、48.56亿元,贷款总额全市第2。神山镇、庆轩种苗合作社在全市会议上作典型发言。2.高效发展特色产业,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产量维持在500万吨,建成蔬菜展览馆、兰花雅集两个特色产业窗口,推动“兰陵(苍山)蔬菜”品牌在第四届中国蔬菜品牌大会中获评“2024年度最具影响力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兰陵(苍山)牛蒡”入选第三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兰陵(苍山)蒜薹”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益丰园等4家基地被新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蔬菜生产标准化、数字化案例获得陈平省长签批。3.重点突破精深加工,重点推动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现有规上企业94家,较去年增加18家,预计全年产值可突破100亿元,增速20%左右,入选2024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名单,排名全国第10,较去年提升5个位次。4.扎实推进“百千工程”,整合资金1.18亿元,在7个乡镇(街道)109个村谋划项目478个,集中打造了大仲村镇大宗山“百千工程”片区,成功建设了集文化、旅游、美食、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街区“大仲十八坊”。5.深入探索循环农业,制定《兰陵县循环农业2024年—2026年三年规划》并组织实施,申报绿色食品31个、续展绿色食品8个,引进循环农业新技术12项,建成循环农业示范区7个、示范基地22个,并在全市循环农业现场会作典型发言。

(五)推动一产高效发展。1.推动畜牧转型升级,加强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新增润友、正发家庭农场等规模化养殖场3家。全县生猪存栏38.37万头、出栏59万头,家禽存栏2354.87万只、出栏12619.66万只,牛存栏3.38万头、出栏2.31万头,羊存栏26.51万只、出栏31.45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8.53万吨,同比增长3.74%。2.促进渔业绿色发展,完成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石膏矿区塌陷地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3个重点项目建设,成功举办山东省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现场会,兰陵现代渔业基地成功上榜第十二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全县渔业产量1.61万吨,同比增长6.1%。

(六)创新打造平台载体。1.推动新业态有效融合,深度构建“三位一体”发展体系,成立合作社联合社28家,打造乡创共同体21家,强村公司20家,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发展格局,联农带农、联村带村机制逐步完善。2.推动新项目持续落地,围绕产业布局开展精准招商,聚焦国内龙头、行业冠军,积极招引涉农类项目51个,开工建设41个,到位资金11.58亿元。并积极对接高等院校、龙头企业,探索建设“兰陵蔬菜科技小院”“农机科技小院”,以科技创新带动乡村创业,以科技成果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七)加大技术资金投入。1.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培育,在局内部全面开展“师傅带徒弟”(专技干部传帮带)活动,开展下沉指导实践350余次。组织田间课堂等培训6期、2500余人次,专题培训、跟踪服务高素质农民581名,推荐齐鲁乡村之星7名。2.开展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发布招募令3期、人才土地等供需信息4.7万条,成功招引“合伙人”4968人,达成合作意向2539个,落地项目147个,撬动社会资本5.38亿元。

(八)深入开展专项整治。1.推进农村“三资”清理,结合主题教育以及群腐问题专项整治,累计排查整改不规范合同802份,清查收回违规占用土地562亩、水面156亩、收回拖欠及违规资金752.1万元。通过深化清廉村居建设、健全农村产权交易机制,规范农村产权交易1450笔、8010万元。2.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100余次、集中宣传280余次。及时反馈处置“五大堆”问题6237处、野广告问题1294处、乱电线问题320处、残垣断壁问题83处、污水问题82处、私搭乱建问题49处,成功建设省级和美乡村4个,推动乡风文明与人居环境整治互促互进。

(九)积极宣传兰陵经验。先后成功举办“乡村振兴赋能计划—走进山东兰陵”活动、协办“2024年乡村振兴齐鲁论坛”、承办全省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现场会,并在全省推动城乡融合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全面展示兰陵乡村振兴中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

(十)稳步推进宅改试点。全面完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按要求上报了宅改创新制度清单、汇交了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数据资料,以及相关制度文件和工作总结。稳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专项整治试点,完成22397个部发图斑的验收销号,其中5349个住宅类通过补办手续等方式完成整治,全部图斑已通过省级核验。

二、存在问题

(一)片区打造不够精细。统筹协调发挥不够,区域资源禀赋挖掘不到位。“百千工程”偏重对于人居环境的改造提升,在融合产业发展方面力度不足、效能不显;产业园区偏重于规模体量,在科技含量、新质生产力发展上相较先进地区还有一定差距。

(二)重点项目推进受限。部分重点项目落地受土地指标、资金注入等要素制约较大,兰陵蔬菜加工项目、信良记(山东)产业园项目等8个重点涉农项目,因面临资金、土地等问题,造成项目推进迟缓或暂时停工。

(三)规上企业总体较弱。今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虽有增加,但规模以上骨干企业较少,体量较小,在全市不占优。另外,农产品加工项目落地受土地指标、资金注入等要素制约较大,国家级龙头企业没有实现突破。

三、2025年工作打算

围绕推动城乡融合的发展方向,制定“三守牢、二坚持、五重点、三提升”的“3253”工作体系(“3”即守住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安全生产“三条底线”,“2”即坚持“连片发展”“项目为王”两个“根本理念”,“5”即抓牢“四雁工程”、特色产业、精深加工、“百千工程”、循环农业“五项重点”,“3”即提升改革创新、共富载体、乡村治理“三大关键”),全力争创2025年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通过服务举措细化、支持政策优化、创新力度深化,力争2025年各项统计指标持续保持全市领先。其中,2025年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一产增加值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增速稳定在4.2%以上、进入全市前三;农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现翻一番。

(一)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压实粮食生产主体责任,加大技术指导力度,提升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覆盖率,确保粮食种植面积149万亩以上、综合产量稳定在65万吨以上。防止耕地“非粮化”,做好耕地“撂荒”调查,对反馈的耕地“非粮化”图斑做好整改总结,及时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价。持续向上对接,力争新建及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万亩以上。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聚焦1.3万户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及监测帮扶对象,坚持县镇村三级联动,县级抓部门预警、镇级抓信息办理、村级抓风险排查,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进一步完善“12345”工作法,针对脱贫攻坚期内累计实施的288个帮扶产业项目,建立健全扶贫项目资产移交、资产确权、资产登记、运营管护、收益分配闭环管理机制。通过以工代赈、公益性岗位安置、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等拓宽就业渠道,扎实推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齐鲁富民贷”推荐工作,稳步扩大审批放贷规模。

(三)强化农业安全生产。持续推进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建设,用好122万元上级专项资金,发挥903名村级农管员作用,推动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全覆盖。加强与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的配合,抓牢农资打假的专项治理,净化农业领域市场秩序。用好县农业农村局科级干部包保乡镇街道机制,与乡镇街道做好联络沟通,并与应急部门做好信息共享,全力抓好各类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风险化解。

(四)全力推进片区建设。积极对接省市政策,谋划实施2025年鲁城镇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坚持规划连片实施、环境连片提升、产业连片发展、组织连片共建、资源连片投入,推动片区内村庄串珠成链、集群发展,争取2025年6月底前项目全面开工建设,9月底前初步完成建设任务、初具成效,11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结合新兴镇“百棚种养殖、千亩林果园、万亩菌种地”循环经济示范区打造基础,充分发挥省派第一书记优势、山里王联合党委、太子堂兴太强村公司联农带农作用,推动新兴镇山里王示范片区创建。

(五)攻坚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牵头作用,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加快推进县委常委会通过的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试验基地、澳锐吉预制菜食品项目等36个重点项目建设。做好招大引强,紧盯行业龙头、隐形冠军,通过以链招商、园区招商等方式,捕获一批重大项目,持续打造中高端预制菜产业集群,力争全县涉农类招商引资落地金额突破25亿元。

(六)深化实施“四雁工程”。抓牢高素质农民培训,遴选种养殖领域县级乡村振兴鸿雁人才300名。扶持新型经营主体提质增效,重点推进合作社“提质、扩面、增效、联合”,开展“空壳”合作社清零行动,不断扩大合作社辐射面,增加合作社经济效益、村集体收入、群众致富等成效,2025年力争打造提升市级合作社15家、示范家庭农场10家。

(七)抓实特色产业提升。借助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实施、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兰陵试验基地项目建设,持续提升兰陵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增省级智慧农业基地1家以上,辐射带动全县60余家种苗企业提升。进一步打响“兰陵(苍山)蔬菜”等本地优质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加大对生产基地的帮扶指导力度,力争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个、新创建市级标准化养殖场2家以上。

(八)加快精深加工推动。增强农产品加工企业梯队建设,加快推进信良记(产业园)、绿沃川农产品深加工、沂蒙成大食品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辐射带动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向“新”而行,以“质”致远。持续壮大龙头企业,引导乡镇(街道)多招引农产品加工企业落地,做好相关数据上报,确保应统尽统、应纳尽纳,力争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5家、评选认定县级龙头企业5家以上。

(九)扎实推进“百千工程”。以“创特色塑品牌”为目标,聚焦乡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完善、乡风文明塑造、特色产业发展,集成人才、项目、资金,在前两年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农村特色,整合市级“百千工程”资金5900万元及衔接项目等资金项目投入片区建设,重点打造提升鲁城镇以“渔”为主线的“会宝湖”片区,形成“一村一特色、一村一风貌”的发展格局。同时,结合5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辐射带动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升级,确保年底全市乡村振兴“百千工程”观摩成绩再上新台阶。

(十)完善循环农业体系。依托20支县乡循环农业专家团队,按照循环农业三年规划,推进全县循环农业“十大模式”推广、“十大项目”建设,加大精细还田、林下养殖、减量增效等“小而美”的循环农业技术在生产实际中的运用,争取市级以上现场会在我县召开。结合“四雁工程”等惠农政策的深化实施,争取更多扶持政策、项目资金向循环农业集聚,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引入专业运营团队等举措,建立健全循环农业标准化机制,有效提升经营主体的自发参与意识。

(十一)扎实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宅改成果的转化推广,持续深入实施宅基地线上审批、两证合一和宅基地建房“四到场”等创新做法和有益经验,巩固宅基地制度改革成效。摸清全县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综合利用情况及底数,指导镇村积极开展综合利用,进一步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做好2025年新增农村建设用地需求的统计、上报,摸清新增用地需求,积极对接自然资源部门,争取加快落实。

(十二)持续建强共富载体。紧密围绕“四雁工程”深化实施,充分发挥“乡创共同体”的平台吸附作用,进一步面向海内外招募乡村振兴人才,推动科技、教育、项目等各类资源要素集聚,深入探索“乡创共同体”、乡村振兴合伙人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的“兰陵路径”。锚定融合发展,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形成农业农村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合伙”力量,力争到2025年底,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30名,落地项目30个。

(十三)提升乡村治理成效。发挥清廉村居建设工作专班作用,指导各乡镇(街道)精准分类施策,对一类村强化示范引领,对二类村做好督促指导,对三类村开展重点攻坚,确保后进转化取得实效。用好阳光村务平台,严格落实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借助完备的产权交易体系,助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常态化指导与专项调研相结合,选树、推广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经验,打造一批有影响、高质量的清廉村居建设品牌,示范带动全县清廉村居建设提质增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详细解读

制定背景

主要内容和细则

制定依据

保障措施与执行

内容由AI解读,具体执行以政府文件为准

常见问题

一键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