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子显(487年-537年),字景阳,南朝梁史学家,齐高帝萧道成之孙,豫章文献王萧嶷(yí)之子。

萧子显自幼聪慧好学。永明十一年(493年),萧子显被册封为宁都县侯。梁朝建立后,降封宁都县子,历任太子中舍人、国子祭酒、侍中、吏部尚书、吴兴太守。博学能文,好饮酒、爱山水,不畏鬼神,恃才傲物。参与编修《南齐书》、《鸿序赋》、《普通北伐记》。

如同司马迁和班固一样,修撰史学是萧子显酷爱的事业。在他49年的生命历史上,撰写了五部历史著作:《后汉书》一百卷,《晋史草》三十卷,《齐书》六十卷,《普通北伐记》五卷,《贵俭传》三十卷。遗憾的是除《南齐书》外,其它著作均已失传。

萧子显修撰《南齐书》,得到了梁武帝的批准。撰写和完成《南齐书》的时间,按照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的说法,是在梁武帝天监年间(502年—519年)。如果刘知几的说法是有根据的话,那么《南齐书》的撰成当在天监八年(509年)至十八年(519年)期间,即萧子显二十岁以后至三十岁以前这十年当中。果然如此,那真是一位青年史学家了。除了《南齐书》以外,萧子显的其他著作包括文集二十卷都已不存。后人为了区别萧子显的《齐书》和唐初李百药所撰的《齐书》,把前者称为《南齐书》,后者叫做《北齐书》。

萧子显是一个“风神洒落,雍容闲雅,简通宾客,不畏鬼神”的人。性爱山水,曾在《自序》中说:“若乃登高目极,临水送归,风动春朝,月明秋夜,早雁初鸎(yin),开花落叶,有来斯应,每不能已也。”他又是一个“颇负才气”的人,做吏部尚书时,“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只是举起手中的扇子一挥而已,所以有些士族地主内心里对他很不满,出任吴兴太守。但至终都把他看作是一位“才子”。事实上,他的文才的确是有社会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