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决克服“五唯” 即“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
二、主要理念
1.课题内涵
“立足当前”:即尊重学生的实际,根据他们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成为“本来的自己”,不逼迫杨树结枣。
“放眼未来”:即教育要关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2.主要理念
教育哲学:未来教育;
核心文化:榜样教育;
课程理念:让学生成为本来的最好的自己;
教育思想:对未来发展负责为幸福人生奠基。
三、主要目标
(一)我们竭力推进的“五个走偏”
1.五个教育走偏
“畸形发展”。 即激素催熟或拔苗助长。学生学的过偏过难过累,身心受到摧残,尤其是学生动手少或不动手,“拴着手”发展大脑。
“错向发展”。即逼迫杨树结枣。几乎逼迫所有的学生都走“学术型”这根独木桥,如让“艺术型”的学生偏离艺术课程而倾向于学术课程、“技术型”的学生偏离技术课程而倾向于学术课程,使艺术型和技术型的学生错过了发展的“敏感期”, “天性”被泯灭,到后来无法弥补,令人遗憾的是即使是学生大学毕业了也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在中小学就学偏了。据我观察,至少有60%的学生走偏了!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家庭和学校教育问题!这当然也是学校、家长、教师、学生和社会都聚焦分数带来的恶果。“片面发展”。即重考试课程,轻考察课程和活动课程等,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不能全面发展。
“无魂发展”。即重教轻育。现在的学生大都功利化,不知道感恩、不知道关心他人、只顾自己但不珍惜和爱护自己、缺少家国情怀等。
“后劲不足”。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因而潜力也是有限的,只不过是开发好了是有最大值的。由于学生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过于透支精力,加之上述的四个走偏,导致学生走上社会后,后劲不足、高分低能等。
(二)目标定位
1.校训:志成榜样,干就一流
学校:沂南特色,临沂最好,省内领先。
学生:不争第一,只求唯一。
2.育人目标: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
3.我们的教学质量观——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即教学质量≡质+量≡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德智体美劳发展的基础上+个性特长≡学生的人生≠人才≠考试分数。其中,全面发展≠平均发展=在“德美”必备品格和“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智体劳”有差异化的发展。
“考试分数”。仅是智中的一个元素。“智”还包含创新能力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体”。包含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一是普及大众体育。布置体育家庭作业,我们在全国最早。二是适当举行竞技体育,
“劳”。38年来我始终坚持不变:张庄时,一学期举行7次生活技能大赛,新华社发通稿
5.一去一减一降一压,给学生自主发展留有更多的时空。
一去。去功利化。教育不能劳民伤财、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拔苗助长,不能以不惜牺牲学生的健康、兴趣和特长来换取分数。当然,分数是要抓的,但抓什么、怎么抓、抓到什么程度,得符合学生的学力。
一减。即减少作业量。只有把学生重复性的作业和过重的作业负担减下来,学生才有时间大量阅读、写作、锻炼、干家务、发展特长等。
一降。即降低考试难度。只有能是学生更有信心和发展的余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压。即压优秀率与及格率的指标。
这样做,可能会影响学生暂时的分数,但绝对不会影响学生的未来!这也是我们坚持的原因!
四、工作思路
(一)一个引领
坚持党建引领学校、党员、教师、家长和学生。
●打造党性教育的三个阵地。一是党史馆:在这座办公楼,计划年前完成。二是党员示范岗和家校党员联盟:在东楼,现基本完成。三是对学生进行党性渗透与模范教育:在新教学楼和老教学楼,新教学楼已完成、老教学楼计划年前完成。
●红红领巾摆党旗活动。在新华社发通稿,全国上百家媒体纷纷转载。
(二)两个重点
1.习惯与心理
2.兴趣与个性
▲心理预防。刻不容缓,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学生考清华北大。对幼、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靠口头说教,作用微乎其微,有时是无用的,甚至起反作用。据我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及长期的地观察、实验与研究发现:有六种“疫苗”(或六种习惯)有效,可治未病,即“家务劳动、体育锻炼、发展特长、做义工、献爱心、多读多写”。对此方法,张志勇副厅长高度认可。
▲基础教育各学段的侧重点。幼儿园:“活动+习惯”、小学是“兴趣+习惯”、初中“思路+方法” 、高中“分析+应用”。
▲职业规划。3岁看大,7岁看老。问题是:对于学生的优势与劣势,家长、教师、学生都读不懂,也不舍得花时间去读懂。职业规划有三个益处:
1. “顺应发展”。即利于学生从小就沿着其感兴趣的方向前行,以实现更高的目标。
2. “迁移规律”。即有些学生,尽管在小时候的兴趣,到了后来发生了变化,但能把把原来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对其它方面的学习上。
3.兴趣带动。兴趣发展所形成的自信会带动其对其它方面的学习。
(三)三项措施
1.在“课程”中锻造。
基于生本的学生自主发展课程体系
基础→拓展→特长
实施原则: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生本化。如生活类课程、科技类课程、工程类课程、艺术类课程、研学类课程、社区类课程等。
2.在“课堂”中生成。
基于生本的学生自主发展课堂体系
(1)学习时间的自主体系——非智力因素。
学生在家庭中的自主。
学生在班级的中自主
学生在社会上的自主
(2)学习过程的自主体系——智力因素。
①1.0版课堂。实习教师。教师提出问题或目标要求→学生自学→教师讲解→学生质疑问难→学生或教师讲解→生师总结升华。(除学生质疑外,学生围绕老师的问题,教师讲的多)
②2.0版课堂。年轻教师。教师提出问题或目标要求→学生自学→合作交流→小组展示→全班展示→学生质疑→学生或教师讲解→生师总结升华。(除质疑外,学生围绕老师的问题,学生讲的多)
②3.0版课堂。年轻教师、骨干教师。教师或学生布置任务→学生自学→在小组内提出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个人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个人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小组在全班提出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其他小组帮助解答+各小组的展示新的发现→生师总结升华。(都是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讲的多、总结的多)
(3)学习内容的自主体系——智力因素。
①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
②差异发展。
▲三个读懂。
家长要读懂孩子,因势利导
教师要读懂学生,因材施教
学生要读懂自己,张扬个性
▲六个分层。即根据学生的学力,分层目标要求、分层施教、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考试、分层评价。
③特长发展。即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兴趣和爱好,发展各自的特长,张扬他们的个性。通过课内差异教学、社团活动、学校集体活动、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形成。
让“学术型”的学生将来能“后劲十足”
让“艺术型”的学生将来能“脱颖而出”
让“技术型”的学生将来有“一技之长”
3.在评价中促进。
(1)评价家长。分一二三四五五个星级。
如果家长都会教育孩子,那孩子一定会成材,但不是每一个家长都是老师;如果学生都能自觉学习,那也能成才,但据我观察和研究发现,只有2-5%的学生天生不用人管也能成材,95-98%的学生需要人管才能成材;如果教师都能教育好每一个孩子,那孩子一定会成材,但不是每一个教师都是教育家;如果社会能给学生提供好的影响和资源,那学生也能成材,但往往做不到,这就需要让“家校社师生”,合力而为。
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改革的基础在家庭。一是小学生在家时间长,占81.6%,其中睡眠占37.5%、非睡眠时间占44.1%,在校时间仅占18.4%.二是如果学生在家能自主学习了,那教师就省事了,但是事实上,学生的不良习惯大都是在家形成的,教师难以纠正。三是家校不能有效合作,如学生已在学校养成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回家后就回生了,即5+2=0,白+黑=0,上学时间+在家时间=0。最典型的是“作业”,在学校认真+在家不认真﹦不认真。四是幼儿园没有落实好“三个不教”。如过早地让幼儿“书写”,导致握笔姿势不正确,使得小学教师在难以纠正。
(2)评价教师。第一,“星级教师评选”,分一星教师、二星教师和三星教师,通过德、能、勤、绩、工作量及学校管理六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估。第二,“分层发展评价”,通过教师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综合考评,将教师分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功勋教师、终身成就奖五个发展层次。
(3)评价学生。采用多元评价,重视习惯评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