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2023 年,兰陵县思源实验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市、县教体局的工作部署,以“党建工作领航”为主线,以稳中求进为主基调,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要求。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师德师风铸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教,推进教素质教育,提高办学水平。凝心聚力、开拓务实,努力发展思源实验学校教育新局面。
二、主要目标
1、党建品牌有新发展。坚持“思源先锋 红色传承”党建品牌的创建和提升。组织全校党员和教师利用党员活动日、党课等阵地,加强对党员干部、优秀团员的教育,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继续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活动,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小组,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查和新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党组织基层建设,注重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廉洁自律教育。
2、学校管理有新亮点。推动管理创新,深化部门和级部管理,强化制度落实,提升管理水平。创新管理举措,规范学校管理工作细则,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和“五项管理”,坚持做好“课后延时服务”工作。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把各项工作做精致、做到位,促进学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3、教学管理有新气象。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组织“和谐互助”课堂模式研讨,以教研联合体取得的成功经验为依托,提升课堂活力,探寻“高效课堂”模式新的发展空间。立足实际,提炼其精髓,高度重视课堂质量,以形式丰富的展示课、评比课、点评课、观察课、复习课促进课堂质量的再提升。
4、教学质量有新提升。坚持质量是立校之本,夯实教学常规,抓好分层教学,做好优生培养,学困生的转化,努力提升各年级教学质量。合力整合学校资源,改革质量评价方式,保持教学高质量发展。
5、校本教研有新成效。继续开展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关注实际问题,从学校细微处入手,加强校本研修,助力市级课题研究深入进行,形成教研特色。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引领作用,组织教师进行教材、学科研究等方面的学习与交流,为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构建良好的平台。
6、德育工作有新特色。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紧紧围绕“一个核心”,实现“两个贯通”,通过构建“六阶体系,打造“六大平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道德素质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科学世界观教育、安全卫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六个维度的德育教育,确保德育工作抓实、落地。
7、平安校园有新高度。坚持“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的思想,落实“一岗双责”、“首问负责”、“疫情防控”安全责任制,人人争做平安校园的守护者,严防新冠疫情和校园安全事故,建设平安校园,为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保驾护航。
8、后勤服务有新水平。坚持“服务一线、保障教学”的工作宗旨,相关处室做好服务协调,健全各项制度,开源节流,规范食堂过程管理,做好服务工作,密切家校沟通、合作,切实提高师生及社会的满意度。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校党建,转变工作作风
1、加强党建工作引领。坚持“抓党建促教育、抓党员促教师、抓党风促教风”,进一步完善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党的建设,全面谋划和推进党建工作,以党员大会、主题党日活动等为载体,做到党员活动常态化、制度化。
2、健全提升学习党支部“思源先锋 红色传承”党建品牌和“一二三五”支部工作法,打造一直能创新、肯奉献、敢担当、能力强的党员教师队伍。
3、继续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自觉落实党员主题日活动,开好“三会一课”,提高对党员干部的要求,设立党员先锋岗,督促每一名党员干部在师德教风建设、教研教改、班级管理等各方面都能真正发挥模范带动作用。
4、加强群团组织领导。指导团委积极开展对全校青年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时了解团的工作动态,针对团员青年的思想状况,研究教育内容、方法和途径,适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抓好团校的工作,做好每年度入团积极分子的培养及新团员入团工作。
(二)推进精细管理,促进民主管理
1、强化制度管理。依据《思源实验学校综合量化考评方案》及相关文件方面的要求,逐步完善以目标管理为推动和引领的级部、处室管理体系。逐级制定处室、级部、教研组、备课组、班主任、教师、学生的工作(发展)目标,将目标完成情况和处室、级部的干部、教师、职工的考核挂钩,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做好教职工考核奖惩及配套制度的修订完善和学习落实工作。按照突出教学一线、突出工作业绩的原则,合理量化干部、教师和职工的工作绩效,提高干部职工工作的目的性和积极性。
2、加强常规管理。帮助学生科学规划好非集中教学时间的安排,做到张弛有度。注重实施激励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策略、优化分层教学策略、自我反思、自我诊断策略等,尤其抓好一年级的“零起点”教学。重点做到“三个延伸”“五个到位”实现无缝隙管理:常规管理上由强制向引导延伸,由课堂向课后延伸,由校内向家庭社会延伸;做到早晚到位、课间到位、午休到位、就餐就寝到位、集体活动到位,追求自主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3、推进民主管理。进一步完善“支部委员会”“三重一大会”“教代会”“校委会”“民主理财会”等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运行机制,探索建立优秀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机制,逐步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形成家庭与学校良性互动的机制。
4、加强宣传和档案管理。确立正面宣传观,增强每位教师自豪感、归属感和积极正面的宣传意识。充分发挥兰陵教育通讯、班级群的宣传功能,扩大学校教育的影响力,提升学校教育形象。
(三)提升教师素养,强化队伍建设
1、提升教师的精气神。对师德高尚、教学优秀的教师,特别是在“双减”和课后延时服务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进行表彰,并充分利用“兰陵教育通讯”、“兰陵首发”进行宣传,提高他们的县域知名度,突出价值引领,激励全体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注重在学生管理上下功夫,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在质量提升上下功夫。
2、提高教师规则意识。落实教育法律法规,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现象的发生。拒绝有偿家教,畅通投诉渠道,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向社会作出承诺;建立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凡被举报并经核实的按照相关文件作出处理并与评优、职称晋升挂钩。
3、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引导教师做充满爱心、品格优秀、业务精良、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积极倡导爱岗敬业的社会责任、严谨笃学的治学态度、奋发进取的创新精神、淡泊名利的道德情操。探索绩效考核背景下的教师队伍管理,建章立制、严格管理,引导教师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
4、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名师引领、评课、磨课、公开课、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等多元化的培训进修,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进一步加大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的力度,创设教育教研氛围,让教师围绕自我发展,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5、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强化教师主体责任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和敬业奉献意识。构建教师职业幸福感,化解职业倦怠。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增强班主任的责任意识,搞好管理培训,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考核、奖惩。
(四)抓实过程监控,聚焦课内课外教学
1、贯彻素质教育要求。探索课程与教学改革,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深入挖掘地方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严格执行教育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好规定课程,上足规定课时。
2、细化教学常规管理。严格落实“五认真”要求(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认真考评),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和行政随堂听课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教师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坚持抓好备课组活动,推进集体备课的落实与管理,提高备课的有效性。加强教研组活动管理,落实台帐制度,规范教研组长考核制度,提高教研组活动实效。坚持公开课听、评课制度,要求每位教师严格按教务处下发的公开课安排,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任务。狠抓质量提升工程,做好“平均分、优秀率、优良率、提升率”的评定,认真落实教学质量奖的考核工作。
3、强化作业练习管理。走科学高效的训练之路,作业布置必须精挑细选分层布置,作业批改必须精确及时,作业讲评必须精心归纳。严格控制作业数量。凡是要求学生做的练习,教师必须先做,凡是学生已做的练习,教师必须及时批阅,凡是学生做错的题目,教师必须及时指导学生纠正,提倡根据纠错情况及时进行二次练习(设立错题更正本)。
4、狠抓师生书写基本功。在上学期小学部开展练字的基础上,在全校进行全面推开简笔画、粉笔字的练习。开展师生书写竞赛,书写作品展等活动。让人人都能写一手规范的字迹,使它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5、加强体育、卫生、科学和美育工作。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开好健康教育课,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深入开展阳光体育和大课间、兴趣社团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举行校运动会、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健身长跑等活动,加强校运动队、合唱队、田径队、拉丁舞等社团活动特色。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和优秀率力争达到90%和10%以上;加强美育教学和青少年科学普及教育,努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做好学校卫生工作,加强对新冠等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教育和防治工作。
6、依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引入第三方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鲁教基函〔2022〕22 号)要求,探索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义务教育学校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拓展课后服务渠道,提高学校课后服务质量,满足中小学生课后服务需求。
7、围绕“创建书香校园,书香伴我成长”这一主题,按照“学生主体、全员参与、以校为主、辐射家长”的思路,和“内容充实、形式多样、鼓励创新、持之以恒”的要求,大力开展读书活动,引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构建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学习型校园,打造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开阔视野,提高人文素养,丰富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让师生在活动中体验读书的快乐,养成终身读书的好习惯。
(五)推进科研立校,提升办学水平
1、促进校本培训。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计划》,做到明确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要求。认真研究和实践校本培训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开展拜师学艺青蓝工程活动,以老带新,使学校人才培养续接。
2、加强课题研究。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科研理念,以问题为导向,认真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激励教师学习课题研究,了解课题研究,主动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激励广大教师基于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展问题实践性研究。对已经成立的课题组,定期安排课题组活动,组织召开课题组会议;激励青年教师依托课题研究,成长为智慧型和研究型的教师。以科研课题为载体,形成人人有课题、件件有落实的科研氛围,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的教育科研积极性。
3、积极参与构建“教研联合体”。组织教师参加我市、县教研培训活动,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平台,走出去向兄弟学校教师学习,汲取兄弟学校教师成功经验,不断提高我校教师专业水平,培养各学科优秀教师队伍,为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增加动力。
4、依托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通过名师和名班主任工作室平台、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班级管理方法,定期开展教师沟通、专题研讨,为名师和名班主任搭建定期交流的平台,引领德育、班级管理改革深入开展。
(六)实现多元育人,彰显德育内涵
努力构建“1266”德育工作体系。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紧紧围绕“一个核心”,实现“两个贯通”,通过构建“六阶体系,打造“六大平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道德素质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科学世界观教育、安全卫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六个维度的德育教育,确保德育工作抓实、落地。
“一”指围绕“一个核心”: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指实现“两个贯通”:德育施教中要做好横向贯通和纵向贯通。
横向贯通既包括努力打破课堂、校内、家庭、社会之间的界限,实现育人环境的贯通;也包括打破各相关部门、学科之间的界限,统一筹划部署,互相协同推进,实现施教者层面的贯通。
纵向贯通是指在一个统一的、明确的义务阶段德育培养目标的框架下,针对学生所处的学段、阶段不同,德育目标也相应各有侧重。
横向贯通侧重于协同性,力求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给孩子更优质高效的品德教育;纵向侧重于发展性,考虑学生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以便施予既符合教育需要、又适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品德教育。
“第一个六”指构建“六阶”德育体系:也即对学生施加教育的六个主体,分别是学校、级部、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力量。六个主体,既是一个整体,共同服务于“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核心目标;又结合自身优势,对学生从政治思想教育等六个维度,发挥着各自不同的育人职能。
学校负责规划、设计教育主线,主要由党支部、政教处、教导处、团委、少先队提前规划设计本学期教育重点——包括拟开展的工作、拟组织的活动,清清楚楚的拟定下来,传达下去。
级部和班级具体负责在学校统一调度下确保教育工作和活动的落地。
科任教师负责在常规教学中适时贯穿、渗透进行德育内容,包括开设心理健康课、让德育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家长主要负责配合学校督促孩子完成德育养成任务。
社会力量重点是学校聘任的法制辅导员和德育辅导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让学生接受教育。
“第二个六”指在德育教育实施途径中打造六大教育平台。
1、党团队引领平台。学校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在德育施教中把握正确方向,推动解决重要问题。
2、文化课施教平台。把德育贯穿、渗透、整合在所有学科的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知识传授过程中,使德育与学科内容有机结合,与学生的成长需要有机结合。
各学科在完成规定德育目标的基础上,着重在以下维度实现突破:道法课就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语文课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修养、胸怀、情怀和志趣;历史课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地理课既要向学生传播地理知识,更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世界视野。同时根据学校实际,开发德育课程。
3、课外活动实践平台。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渗透德育。
4、行为规范培养平台。健全学校、班级管理制度,形成全体师生广泛认同和自觉遵守的制度规范,积极探索学生自我教育、民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强化班级量化等各种考评力度。
5、主题教育专题平台。突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教育,利用国家重要节庆活动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6、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围绕上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努力打造学校德育新特色,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七)落实安全底线,抓好日常防控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强化安全目标责任意识,落实“一岗双责”,确定安全责任管理主体,全员、全面,全过程落实管理工作。
2、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各班级落实晨午检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等,提高疾病监测预警信息化水平。完善校地协同机制,联防联控加强校园疫情应急处置保障,提升学校疫情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防疫物资准备充足、师生员工家属管控防控得力,确保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3、开齐开足安全教育课;充分发挥“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的资源优势,继续深化“1530”安全警示教育,利用开学初、寒暑假、重大节日等时机,通过各类主题教育,增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实时举办法制讲座和心理健康讲座,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和自我调控的能力,继续开展好每周一次的国旗下安全教育。
5、切实履行学校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全面构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校园安全。完善安全应急预案,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定期开展防火、防地震、防踩踏等应急疏散演练。抓好交通、消防、机房、集会活动、体育课等各方面的安全管理。构建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提高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做好各类传染病的防控和学生因病缺课网络直报工作,加强与综治、公安、城管、卫生、社区联防等部门的联系,配合抓好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努力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八)抓实后勤服务,彰显思源特色
1、规范服务行为。程序规范,物品采购、工程验收、出差报销等方面,注重操作规范,先审批后实施,实行报备制度。坚持“三重一大”“民主理财”会议制度,财务规范,严格执行上级规定收费,公开透明。严格执行收费标准,不以任何理由或方式私自向学生收费、推销学辅资料、学具等。提倡节约不浪费,广泛开展节约水电教育,制订节约用水用电班级公约,做好清校和巡查。
2、优化食堂管理。高度重视学生饮食工作,加强饮食卫生安全检查,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坚持以师生满意为目标,促进学生、教师满意率不断提升。
3、提高信息化水平。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高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效率,使教育信息化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
4、关心教职工的文化生活。通过组织各类活动,不断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干部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融洽干部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真正形成同心拼搏、志在超越的精神。
5、做好绿化整治工作。聘请有花卉、园林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育人环境,彰显学校特色。
6、建立巡查制度,进一步加强设施设备的检查力度。总务处专职人员,每天到教学楼、餐厅、教职工宿舍楼等地方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做好设备的维修维护工作确保运行畅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