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质量意识、课程意识、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求真务实,在抓好教师、学生、教学三大管理的基础上,努力开拓教学新思路,创新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发展新优势,全面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力争把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重点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对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学校制度建设为平台,努力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以教研组活动为抓手,促进教研高效开展,加强艺体教学,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三、工作措施
(一)落实常规,大力提升教学质量。
以学校制度建设为契机,以各项规章制度为标准,努力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切实抓好教学质量流程的每一个环节。
1.提高备课实效性。
备课是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和优化教学方案,以保证学生顺利而有效地学习的一系列准备工作。每一位教师要认真研究所任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了解学生已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学习方式,钻研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撰写操作性较强的教学设计。不同学科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重点突出的备课。
备课组要以“精心”为核心,贯彻“认真研究、依托学法、贴近学生、便教利学”的方针,对导学案完善和使用进行研讨。要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备课中的主备、自备、集体备关系要明确,充分体现“资源共享”的最优化选择。
实行课前签阅教案制度。学校将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检查教师是否按教学计划进行提前备课,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
2.抓好课堂教学。
实行教师候课制。任课教师至少提前2分钟进教室,了解学生课前准备情况,提醒学生进入上课状态,等候上课。严禁教师上课迟到、旷课及接打手机等。课堂教学要处理好“学、教、练”三者的关系,构建素质教育的课堂氛围。为提高每节课的课堂效率,加大推门听课的力度,加强沟通,及时总结,促进提高。
3.抓实作业管理。
教师布置作业时,要精心设计,增强实效,减轻负担;作业形式多样化,有层次和弹性;作业要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和讲评,运用等级评价和鼓励性评语,强化学生订正作业。
4.重视教学调研。
开展学生评教活动,规范教学行为。通过评教深入了解学生的作业负担,了解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情况,了解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情况,指导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5.重视音体美、信息技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教学。
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发展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重实效,做到计划、内容、时间、人员落实。
(二)紧跟改革,落实综合素质评价。
1.严格落实课程实施方案。
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地方课程开设质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发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严格执行时间表、课程表;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不得随意调课;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2.落实高考综合改革。
科学把握高考改革精神,认真学习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明确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解放思想,紧跟改革步伐,创新教学思路,把高考改革内容落到实处。
(三)搭建舞台,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一名优秀的教师能带出一个好班,一批好的教师能造就一所好的学校。为此,学校本着培养一支觉悟高、业务精、爱心强的学者型教师为出发点,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构筑高效课堂,提升专业能力。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设立教学开放日。开展每人一节教学观摩课活动,鼓励教师互相听课,通过好课多磨,集体评课交流,达到互学互助、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 继续加强对青年教师备课、上课、说课、案例撰写的技能训练。
2.走出去,学进来,促交流,助提升。
大力创造机会,不断搭建舞台,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听课、观摩和培训等,走出去,学进来,促进交流,提升业务素质。学期末进行“教学能力”评选等。
(四)加强领导,优化评价激励机制。
1.实施教干包靠备课组制度。
强化备课组管理,教干包靠备课组,协助备课组长开展学科教研会,抓好集体备课,上好公开示范课,组织学科测试,对集体备课效果和学科成绩负责。
开展推门听课活动,成立以业务教干为组长的推门听课小组,随意推门听课。对有问题的课堂,在评课会上诚恳指出并责成整改。
2.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度。
本着“让所有老师都成为导师,让所有学生都有导师”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制定指导方案。把全员育人导师制和教师帮扶结合起来,让每位教师帮扶几个学生,采取特别关注和心理疏导等方式,一对一辅导,强化训练,严格帮扶教师奖惩措施,齐抓共管。
3.实行选课走班制。
为适应新高考制度改革的要求,探索选课走班制,落实分层次教学,抓好多维目标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实行“小课题”研究制度。
教师可以自主设立教研专题。研究范围要小且实,以本学科内容或学习方法为宜;时间要短,一般为一学期。“小课题”研究按照提交方案、核实批准、过程实施和对比总结等程序进行。
5.开发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教师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学科特点和学生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活动主题,制定方案和实施计划,细化课程内容,逐步形成系统,逐渐彰显学校特色,让校本课程成为我校的一道风景线。
6.推动学科教研组建设。
实施教研组例会制度,努力打造教师教研共同体。各教研组要结合教学实际,扎扎实实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切实保障教学研究的制度化、正常化和规范化。
7.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在推门听课和常规材料检查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实现对教案、检测题编写质量和使用质量的有效管理。落实作业布批的量和质,如作业布置的差异化、层次性,作业批改后的针对性讲评;重视过关检测后的补偿性训练等。通过督促检查和反馈,促进常规管理工作迈向科学、规范的轨道。
8.抓好培优补差工作。
加强培优补差工作的力度,确保优秀率,提高合格率。认真实施“四清工作”,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课堂练习做到“人人过关,条条过关”不留盲点,实施“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立体式教学质量控制模式。改变学生的问题积压、越拖越多的现象,力争学习任务天天清。
认真落实家校联系制度,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9.优化评价激励机制。
细化育人目标,让各班和全体教师集中致力于实现看得见、摸得着的管理目标。对照育人目标考核教师工作绩效,完善和落实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引领教师潜心研教务教。
(五)积极备考,力上新台阶
1.强化目标,细化措施。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合理定位,明确自己的阶段性目标、高考奋斗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和措施。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开展良性竞争,做好不同层次学生(特优生、优生、临界生、特长生、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不断扩大优生队伍,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迎考氛围。
2.把握学情,规范答题。
加强学情调查,使用学情反馈卡、与学生座谈等途径全面了解学情,做到讲学生所需,释学生所疑,练学生所缺,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不规范答案,要明确指出,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整理,对答题规范的作业、试卷进行张贴展览,给予充分肯定。
3.分层辅导,分类推进。
(1)狠抓特优生辅导,力争实现多个重本目标。每周安排适当的时间,指定辅导老师,采取“人盯人”措施,狠抓落实,下足功夫,巧施方法。辅导老师要目的明确、计划周详、措施得力、落实到位。
(2)建立培优目标跟踪档案,做好培优生成绩跟踪工作。
(3)狠抓临界生提升工作,力争大面积丰收。以考试数据为材料,做到准确分析,科学分类;多方鼓励,树立信心,包干落实。对此类学生辅导要定人员、定场地、定时间、定内容、定要求、定奖励。
(4)狠抓艺体特长生的文化课提升工作。
4.加强研究,把准方向。
2023年的高考是改革后的第四届高考,是全面改革后的第二届高考,高考所涉及的知识点、思维方法、基本技能、题型变化、命题趋向、考点热点等内容,将是全新的内容,我们要在研究2021年、2022年高考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创新研究。
在高考备考中要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重视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重视联系实际生活,多关注社会热点等。
5.周密计划,精心组织。
精心设计安排好每一阶段复习。
从各科进入高考复习到市一模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是系统复习阶段,各科教师应做到全面系统,稳步推进,板块训练与专题训练紧密结合。
从市一模到市二模为第二阶段,即综合训练阶段。要查漏补缺,侧重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二模后到高考为第三阶段,即模拟提高阶段。要在巩固发展前两个阶段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高考目标,适应规范化的考试要求,提高应考能力,培养健康应考心理,各备课组要订好整体计划与阶段性计划,并进行有机结合,有效保证整个复习备考工作的科学有序进行。
6.群策群力,多管齐下。
立足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立足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分类辅导,实行“临界生”包干制度;研究新高考,了解命题方向;精心组织题目,对学生进行限时训练等。
总之,本学期工作任重而道远,在新的征途上,我们将继续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注重实效”的原则,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良好的精神风貌、优异的教学成绩,努力开创十中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如您对该政策有疑问,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咨询了解。
线上咨询:
点击“我要问”,登录山东省统一用户通行证,进入留言界面,选择相关部门后,信件类型“网上问政”,然后开始填写咨询问政内容。
线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