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染沂蒙,万物竞发。在春日的兰陵县新兴镇山里王村,菌香满棚。新兴镇千亩羊肚菌种植基地内,一簇簇形似羊肚的珍稀菌菇破土而出,农户们正抢抓农时采收头茬鲜菌。作为山东省产业融合优秀案例的“羊肚菌+豆虫”轮作模式,在这里书写着“一地生三金”的传奇:冬春种菌、夏秋养虫,大豆固氮肥田、虫沙反哺土壤,全程零农药的生态闭环让昔日的“冬闲田”变成全年无休的“增收田”。
“菌菇采收后的土地就像‘坐月子’,必须科学调理才能焕发新生!”基地负责人陈然指着菌棚解释道。新兴镇创新“菌—豆—虫”生态循环系统,羊肚菌冬春生长,大豆夏季固氮养地,豆虫秋季转化增效,三者形成“菌废料养豆、豆根系肥田、虫粪便育菌”的绿色闭环。陈然算起生态账:“一亩地年产羊肚菌1500斤、豆虫500斤、大豆400斤,综合收益超8万元,土地利用率能提升200%!”
种植基地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由合作社统一提供菌包加工、技术指导、农资供应、产品回收和烘干仓储全流程服务,实现羊肚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同时引进山东金太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家团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华东产业研究院学术带头人智庆文教授提供羊肚菌种植全周期技术服务。2024年,通过临沂市农业农村局专家测产,合作社种植的羊肚菌亩产达到1473斤,创造了本地羊肚菌种植的亩产历史记录。
在保产量、保价格、保收益的“三保”政策下,目前已经成功带动周边村庄80余户农民发展种植90余亩。山里王村的王大姐笑着说:“菌菇采摘期每天能挣200元,豆虫养殖还能分红,一年增收5万元不是梦!从前冬闲晒太阳,现在冬种菌、夏养虫,一年到头都是丰收季,“土特产”变成了“金招牌”,人人都能当老板嘞!”
从传统种植到生态循环,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新兴镇的“菌虫轮作”模式,既种出了高端市场的“金豆子”,更育出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下一步,新兴镇将继续以“羊肚菌+豆虫”轮作模式为核心,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续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