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春光里,山东省兰陵县向城镇南陈庄村花团锦簇,年近七旬的赵言爱看着“博士墙”上自己博士儿子的照片,听着村人的夸赞,随风飘荡的是一阵阵骄傲自豪的笑声。
向城镇南陈庄村有306户、1080人,党员38人、入党积极分子12人,耕地900亩,主要产业是粮食、蔬菜种植。现有党支部成员3人,村委会成员3人。
这一个一千多人的村子,不仅没信访,没有12345工单,且村庄美、学风优、治理活,发展迅速。这春和景明一片向好的态势又是怎样而来的?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矛盾化解、基层基础、实际成效等方面开展建设工作,以打造‘枫桥式’村庄为基础逐步推开,以提高群众的幸福感为评价标准,切实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向城镇党委书记钱成广一语道出了南陈庄村的“善治密码”。
从“俯下身子办实事”展现“党建引领”的力度。一个越来越好的村子,必然有一个团结有力的班子,必然有着一位担当作为的“当家人”。向城镇党委坚持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为基层治理效能。南陈庄村积极组织支部成员、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退役军人、返乡人员等积极参与到村庄事务中去,有效充实了治理力量。
“村里的大事小事都找我。”无论是八十老妪还是三岁顽童,南陈庄村党支部书记陈忠厚都像是自己家里人一样亲近。他自2018年任职以来,带领党员干部群众一起努力,见证了南陈庄村一点点蜕变为那个让人一提起就自豪的家乡。
在村民的见证下,南陈庄新建了三间两层共198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一处,投资15.5万元修缮村庄大街1564平方米、便民广场520平方米。建设农资超市,经营化肥、农药、种子及各类新品农机具,增加收入,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到22.36万元。
从“街头议事会”诠释“村民自治”的温度。“我们村从去年到现在1个12345热线工单和信访都没有。”谈起自己村里的群众工作,陈忠厚笃定的笑脸下是胸有成竹的把握。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这是“枫桥经验”的精髓所在。“不在办公室里处理矛盾、不在人少的时候处理矛盾、不在冲突激烈的时候处理矛盾。”提起村里的群众工作,陈忠厚有着自己一套探索实践得来的“秘诀”。
南陈庄村街口的那几株法桐下摆放着几个闲置的磨盘,旁边开着几朵娇艳的月季花。这是村里人农闲时节最喜欢去的地方。大家在这里抽着烟、聊着天,谁家的婆媳闹矛盾了,谁家的孩子考上重点了,谁家的黄瓜又卖了高价,这一片阴凉既是村里的“民情收集站”也是村民纠纷化解的“议事点”。陈忠厚在这里倾听群众的心声,收集意见和建议,也组织干部群众在这里公开讨论评议处理各种矛盾问题。
讲道理、讲法律、讲感情,是南陈庄村“街头议事会”化解纠纷的“三个法宝”。 去年春天,本村的两家地邻因为“争地边”的问题闹到了陈忠厚那里。陈书记把两家人约到“街头议事点”,邀请大家伙一起说道说道,评评理。
一块相邻的地,一家想种树,另一家怕树大遮阴,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按理说,老陈自己的地种啥都行,可树长起来确实耽误桂义的庄稼!”
“要我说,这块地这两家都别种了,我包过来种大棚,每年每亩1000元承包费。”
“我觉得行!”“我们也觉得行!”村民赵尔远一句话立马得到大家认可。七嘴八舌中既把问题解决了,三方还都挺满意。
南陈庄村按照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实现村内矛盾就地化解。新的办公楼建成后,门前的玻璃长廊、西边的凉亭,都成了村民议事评事的“好去处”。
“大家伙闹了矛盾,就约到这几个地方,父老乡亲一起听听原委、表表观点,能训的训、能说的说、能劝的劝,在心服口服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向城镇党委副书记王兆龙对南陈庄村这一做法表示认可,“这就是‘枫桥经验’的南陈庄探索,是值得借鉴学习的!”
从“博士村出圈”感受“学风带民风”的深度。走进南陈庄村,在村广场上,一面硕大的“博士墙”吸引了过往人群的目光。“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既是南陈庄村的“金名片”,也是村民重家风学风促民风的真实写照。
南陈庄村是远近闻名的“博士村”,村民之间“不比金、不比银,就比家里出能人”。谁家要是出了博士、硕士,平日里说话底气都要足上几分。据了解,南陈庄村目前已走出20名博士、40名硕士、100多名本科生。
在乡村治理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与村民生活情绪息息相关。向城镇根据地方特色、村庄特点,不断深挖村庄文化,通过讲道理、讲法律、讲感情,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综合运用村规民约、法律政策、道德舆论等方式,不断拓展实现乡村善治的有效途径。
农村公益性岗位招选时候,村里考虑60多岁的老陈年老体弱、老伴也去世了,便向其提起了公益性岗位的事。谁知,老陈一听这事,立马摇头拒绝:“我不要公益性岗位,虽然我老嫲嫲没了,我自己在家,但我闺女是北大的博士,现在在深圳发展的也挺好,我自己在家日子也还过得去,把这个岗位给其他更需要的人吧。”
此言一出,在座的人无不深感触动,在其他村人人争抢的公益性岗位,在南陈庄却是互相谦让。
“我家出了两个博士,走路都硬气。”对村民陈桂银来说,家门口上的“博士之家”牌匾,比那金子都珍贵,在春光中闪着耀眼的光。
县政协主席刘志军在南陈庄村调研时说:“深挖学风、带动民风是我们实践社会治理的有效探索。如今的南陈庄不仅村强、民富,好的学风民风更是一张亮眼的‘招牌’。”
治理有力有效,群众可感可及。向城镇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有序打造一批立得起、叫的响、可借鉴的“枫桥式”村居,引导群众主动说事、集体议事、相互评事。通过“村里人评村里事,村里事教育村里人”的方式,弘扬良好家风学风,涵养文明乡风,逐步实现共治共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