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培训、产业带动、服务升级……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向城镇正以独特的优势和创新的举措,不断加快现代农业乡创共同体建设,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成为推动乡村共富的强劲引擎。
技术赋能,培育乡村“智囊团”。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6月1日起,鸿强合作社开展了为期八天的职教兴农培训活动,旨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带动菜农增收致富。活动期间,合作社邀请各级农业专家进行授课,深入浅出地讲解病虫害防治、农资农业技术、经营管理、蔬菜标准化种植技术等关键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让农户们看得懂、学得快、记得住、用得上,针对性地解决了农户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种植等生产难题,以“理论+实践”的形式提升农民技能。此次培训来自全县各个镇街共计3800余名农户参加,种植户李宁就是此次培训的受益者之一,他表示:“感谢鸿强对我们这些农民的培训,以前我们收入从一亩地3万到4万,现在我们一亩地能拿到五六万。”
种苗助力,培育产业“新引擎”。作为鲁南苏北种苗繁育的“航母”,鸿强合作社在乡村振兴中勇担育苗“龙头”重任。理事长郭军见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种苗繁育工厂2处,目前核心基地占地320亩,服务菜农6350余户。园区建有高标准育苗棚34座,年综合育苗能力可达1.8亿株以上,是目前鲁南苏北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种苗繁育工厂。郭军见始终秉持“共同富裕”的理念,认为自己富不算什么,要让周边群众共享合作社发展的成果,合作社年均开展技术培训 20 场次,培训6000余人次,带动社员每亩年增收两万元左右,辐射带动周边多个乡镇的村民共谋发展、抱团致富,服务土地面积达6万余亩。通过种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带着农民赚,鸿强合作社正以实际行动引领乡村产业振兴,带动一方百姓走向富裕。
服务升级,构建产业“全链条”。在向城镇乡创共同体的建设中,鸿强合作社建立起“技术专员、村级服务站、社员”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实地入村进棚指导农户种植。从产前的技术培训,到产中的技术指导,再到产后的销售服务,标准化的服务模式贯穿始终。这不仅加快了向城镇蔬菜产业的结构调整,还实现了先富带后富,让乡村产业在技术和服务的双重保障下蓬勃发展。未来,鸿强合作社将继续推动更多农户向产业农民、技术工人、致富能人转变,在各个村庄培养出“带不走”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是向城镇培育富有特色的乡创共同体发展模式、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的重要目标,下一步,向城镇将进一步发挥鸿强合作社的辐射引领作用,深入探索以蔬菜产业为基础、以特色农业为支撑的乡村振兴之路,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进行资源整合,实现群众收益、集体增收、企业增效,同时推动“四雁”同频共振、共同融合、共同发展,按下乡村振兴“快进键”,让乡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