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清凉的水域成为人们消暑的好去处,但也暗藏溺水风险。如何让群众既能享受戏水之乐,又能确保安全。矿坑镇创新思路,打出“人防+技防+设施防”组合拳,通过“堵疏结合”的方式,织密防溺水安全网,为群众筑牢生命防线。
“小朋友,这里水深危险,不能游泳!”在矿坑镇的灰泉水库旁,村级防溺水巡逻员王保忠正耐心劝离几名想要下水的孩子。像王保忠这样的巡逻员,矿坑镇每个重点水域都配备了一名。
今年夏天,矿坑镇建立镇、村两级联防机制,对辖区内河流、水库、池塘等危险水域进行拉网式排查,设立警示标志,并安排专人全天候巡逻盯守。同时,镇里还利用智能监控、铁塔天眼等科技手段,确保无盲区、无死角,做到“发现一起、劝阻一起”。
“防溺水不是学校一方的事,家长更要提高警惕。”矿坑镇中心小学的卓琳老师表示。为强化家长监管责任,矿坑镇推出“防溺水责任书”签订活动,并通过家长微信群、村级广播、宣传车等方式,高频次推送防溺水安全知识,让“六不准”“四知道”等安全常识深入人心。“以前总觉得孩子会游泳就没事,现在才知道野泳隐患这么大!”一位家长在签订责任书后感慨道。通过家校联动,矿坑镇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校提醒、家长监护”的三重防护体系。
“以前孩子们喜欢偷偷去河里玩,现在有了正规泳池,既安全又干净!”兴龙村的孙大姐带着孩子在新修建的镇级公共游泳池里嬉戏,脸上洋溢着笑容。
为从根本上减少野泳现象,矿坑镇在兴龙村建设了一座高标准公共游泳池,并安排专人定期换水、消毒,确保水质达标。此外,镇政府为全镇5个工作区各配备了一个可移动折叠游泳池,方便周边村民就近安全游泳。矿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凤香介绍,“防溺水不能光靠‘堵’,更要靠‘疏’。我们建设公共泳池,就是想让群众有地方可游、游得放心,从源头上减少溺水事故。”如今,矿坑镇的防溺水工作已形成“巡查无死角、宣传全覆盖、设施更便民”的特色模式,既守护了人员安全,又满足了消暑需求,赢得了群众的一致点赞。下一步,矿坑镇还将继续完善长效机制,让安全之“泳”成为夏日里最美的风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