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兰陵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强机制、促引育、搭平台、优环境,激活人才外引内聚“双循环”,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融合发展,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2023年引进省级以上人才24名、青年人才4050名,培育省、市级各类人才33名,落地人才项目10个。获评2023年度省级专家服务基层示范项目,相关工作经验做法被《山东组工信息》刊发推广。
一、完善党管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下好统筹保障“一盘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人才工作,不断凝聚推动人才工作形成强大合力。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推进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双组长”制,完善并下发《职责清单》,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完善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全年组织各类会议、活动8次。配齐配强人才工作者专业化队伍。县委人才发展服务中心配备1名正科级、2名副科级领导干部,8名专职人才工作者;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成立党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同志担任组长,配备人才工作专兼职人员2名以上。健全政策服务督导机制。列支1000万元人才工作经费,人才工作者“一对一”解决人才和企业政策需求。组织青年人才津贴发放申报工作,通过无形认证57人,兑现各项扶持资金400余万元。
二、创新人才引育模式,打好队伍建设“一手牌”。聚焦高端人才、在外人才、青年人才、乡土人才四个维度,加强人才引育力度,深度挖掘人才资源优势。以高端人才引育为引领。围绕新材料、育种、机械工程等领域,为8家企业匹配国家级人才10名,引进省级以上人才24名。以在外人才作用发挥为突破。建立兰陵籍在外人才信息台账,摸排在外人才信息1421条;“以才引才”对接山东大学、海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层次人才团队6个,落地项目3个;组织座谈会、家乡行等活动20余场,选聘“双招双引”大使38名,2人获评“临沂籍在外人才突出贡献奖”,1人获评“涉临人才突出贡献奖”。以青年人才集聚为基础。将青年人才购房补贴申请范围扩展至大专生;招募“校园引才大使”15名,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0余场,建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22家、实习基地1家。以乡土人才发展为重点。探索实施“中心+专家+基地”帮扶模式,成立创业服务站6个,遴选“鸿雁人才”400名、引进“归雁人才”331名。
三、探索产才融合有效路径,抓牢精准对接“一条线”。聚焦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推进“人才供给侧”与“发展需求侧”要素精准对接,进一步促进重点产业和人才发展的相互融合。摸清产业发展需求。制定人才和企业“需求清单”,用好联系服务人才和企业机制,常态化开展调研走访活动12次,征集意见建议15条、收集人才成果36条,解决人才需求156条、技术需求61条。拓展“校企—校地”合作新模式。制定友好院校拜访计划,建立“县级领导+意向乡镇+人才项目”专班对接机制,赴东南大学、海南大学、山东大学等20余所高校开展活动,与高校合作共建校企研究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2处,签订校企技术开发协议11项。建设“人才+项目”落地新平台。将双向飞地创新要素集聚突破项目作为2023年度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打造兰陵—上海“双向飞地”,与上海临港新片区合作共建“科创飞地”。与上海交通大学等3所院校达成战略合作,孵化企业5家。在县内打造兰陵(上海)飞地经济孵化基地,邀请150名专家教授到兰陵考察调研,吸引6项高科技产业项目落地。探索以赛引才新模式。动员、引导人才参加市创新创业大赛,累计推荐27人参赛,11人进入决赛,其中2名人才获评创新人才优胜人选、1名人才获评创业企业类胜出人选,3名人才获评创业团队类胜出人选。
四、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织密人才留用“一张网”。创新实施“专项对接+专班服务+专业平台”人才服务模式,切实提升人才服务质效。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明确18个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对44名服务专员进行定期培训、不定期督导,严格落实入境、居留、户籍等23项优惠政策和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绿色通道等服务事项。服务高层次人才451人次。强化宣传推介。举办人才政策培训班1期,开展“进企业·送政策”活动7次,实现规上企业、高新企业、全县人才工作者政策培训全覆盖;征集人才典型事迹16篇,制作人才故事宣传视频4个,培树人才典型代表。举办人才活动。承办第八届中国创新挑战赛,组织科技助力对接活动7场,匹配对接专家208人次;组织高层次人才兰陵行、“临商中秋家乡行”兰陵专场等大型人才对接活动5场,邀请兰陵籍在外人才、涉临人才200余名参加活动;开展“桑梓情长·粽意春晖”“情暖中秋·智汇兰陵”高层次人才走访慰问活动2次,累计走访在外人才及其近亲属300余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