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劳动课将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中小学课堂。为切实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和劳动实践,我们学校多措并举,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设劳动教育课程
从学科融和出发,展现劳动教育优势。由于劳动教育注重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就要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展现教育优势。通过将劳动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教育中,在展现劳动教育功能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劳动能力。如语文、美术、品德教育有着丰富的劳动内容,所以教师需要挖掘不同学科中的劳动教育素材,实现劳动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展现教育作用,挖掘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全面性。
二、引入劳动活动
首先,在劳动课上,教师基于传统文化和二十四节气开展系列活动,如“趣味剪纸,装扮春节""亲手种植,自主管理"等,开展劳动实践。在这些主题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剪出丰富多彩的窗花、种植养护植物等,而这些活动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2、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如洗衣服、整理衣物、洗碗、做饭、浇花培土等,鼓励其在劳动中多思考,以找到更高效的劳动方式。3,班级作为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采取多样化活动,如手抄报、黑板报比赛等,4,将劳动教育与少先队活动结合在一起,展现教育优势,发挥教育作用。组织学生进行街道义扫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意义。联合塔山社区,因地制宜开发园艺、养殖或者种植等校本课程内容。让学生借助“农耕园”进行劳动学习。有效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的劳动参与热情。
三、教授方法,学以致用
依据中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并根据课文进行讲解,学生观看课文图示,用课本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劳动技能。劳动教育的教学实施可以分为7个环节:创设情境、确定任务、制定方案、实践操作、问题解决、展示交流、反思总结。同时结合学校的劳动实际,教给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入校第一次大扫除,教给学生怎样扫地、排课桌等,既美化教室的环境,又学会打扫方法。教学生劳动,每逢节假日教育孩子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社会劳动,可组织学生向家长学一样劳动本领,开展“我学会”活动,扩大学生的劳动范围。
四、开展家校合作
在教育中需要学校主动与家庭之间进行合作,确保教育思想的准确性,为学生劳动教育开展奠定基础。首先,利用家委会群体探讨适合的教育方法,制定科学教育计划,保证被教育全面性。其次,要建立出高效的沟通渠道,借助微信、网络等方式推送相关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便于双方掌握推放情况。最后,探索适合的教育机制,借助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情况。同时还可以向家长提出教育标准与要求,发挥家长监督作用。家长只有鼓励与支持孩子参与劳动,才能转变孩子的价值观念,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则要及时为家长提供指导与帮助,确保教育的科学性,实现劳动教育目标。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从创新劳动教育内容入手,结合实验小学校情实际,真正将劳动教育内容纳入到教育计划中去,发挥劳动教育作用,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教师也要主动与家长进行合作,探索适合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