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领导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积极谋划,且引导教师进行自我专业反思定位,找出专业欠缺不足。学校明确了发展方向,确定了发展目标,制定操作性强的三年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对具体工作做了布置和安排。
通过正确领导、科学规划、精确管理,教师专业发展有了目标方向,有了管理保障,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纳入了良性运行轨道。
1.条件保障
(1)经费保障
我校坚决落实研修经费。将学校年度的5%列为教师培训专项资金,用于我校开展校本培训及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所需的资料费、差旅费等,每学期初教研组长或教师购买的教学用书、光盘等教学资料予以报销。学校克服经费紧张困难,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我校投入资金12万余元,用于添置教学设备、购买图书资料等,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2)基本设施
学校建设了完备的校园网并接入宽带,各处室、年级组配备微机,班级配备投影仪,购入大量音像图书资料,特别是教育理论及学科专业类书刊。学校设立了研训处,更新了办公设施,配备了专用计算机。这些都极大的改善了教师工作学习环境,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3)时间保障
学校安排隔周周五下午为校本主题研训时间,每周3学时,每学期10周,一学年共计60学时。学校按上级要求和结合本校实际安排教师外出参加培训。
2.制度建设
我校制定了相应制度,以制度作保证,强化过程管理,确保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建设的正常进行。
(1)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学校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激励机制,制定了《兰陵县第十三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学校为教师提供再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提高学历层次,三年内本科及以上“学用一致”所占比例提高到100%。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参训率为100%,考核成绩合格率为100%。
(2)教研制度
为保证教研工作切实有效,不流于形式,学校制定了《兰陵县第十三小学教研制度》。我们建立了定期开会、定期学习、定期汇报、定期检查、定期总结的“五定”制度。使教研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我校主要总结出了以下三种校本教研模式:
①专家引领:
我校大力支持学校领导成员及骨干教师外出取经学习。他们针对学校实际,确定研究专题,积极开展探讨交流活动。长期以来,在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专家之间已形成了默契的教科研合作体,极大提高了专项问题研究的实效性。
②临床诊断:
这是检验教师教学实践效果的重要方式,通过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等途径,在不同范围内,进行说课、反思、听课、评课、再反思等系列教研活动,教师在相互评价中查找不足,彼此提高,共同发展,切实把新课改的要求落到实处。
③专题探讨:
这是开展教研组活动的重要研究模式,根据学科特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专门研究探讨,及时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不断创新各学科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
(3)导师制度
为使年轻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工作,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学校安排他们拜思想与业务素质双过硬的骨干教师为师,开展老带新、强帮弱的传帮带活动,师徒共同备课,经常互相听课。学校举行隆重的拜师会,签订帮教合同书。并有相关制度严格执行,不走过场。
①师徒对象:
辅导教师:县级名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承担培训任务。
帮扶对象:近三年参加工作的新聘教师、特岗教师和人才振兴计划教师以及需要在教学业务能力上进一步提高的其他教师。
②帮扶形式: “一对一”结对帮扶形式。
(4)骨干教师
学校建立了骨干教师工程,以点带面促进全体教师的整体发展。根据学校实际和发展需求,培养了师德高尚、业务清湛、科研成果丰富的骨干教师,带动全体教师的整体发展,发挥了较好的辐射作用。我校县级骨干教师13名,骨干教师比例达到20 %。近年来,学校培养了名师、骨干教师、教学标兵、师德标兵等20多名,占教师人数的30%。
1、建立老教师与骨干教师的师徒结对制度,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
2、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外出进行参观学习与培训。
3、优先推荐参加由市、县主管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活动。
4、选拔优秀骨干教师担任科室、中层等重要岗位。
5、学校定期召开骨干教师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汇报和对学校工作建议。
(5)名师培养
①健全机制,营造名师培养环境
构建校长领导、教导处牵头、相关部门配合、专家积极参与、试点学科具体实施的运行机制;成立名师工作室、名师培养行动领导小组和名师培养行动督导小组;出台名师奖励标准,健全有利于名师成长的激励机制。
②课程改革,夯实名师培养基础
坚持课程改革,启动实施以诗意课堂为核心的课程优化改革;围绕课程开发和实施战略目标,明确课程优化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和具体要求,着眼于促进课程结构、课程资源和课程内容的整合优化,建立具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库。
③有序推进,发挥名师示范效应
以减负增效为核心,开展示范课、汇报课、研讨课、同课异构等活动,构建形式多样的课堂模式;开展师徒结队活动。
④梯队建设,搭建名师培养层次
按照市县“教学新秀”“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拟定相应名师评比标准,着力推进师资结构调整;成立青年教师培养训练营;通过观摩、研讨、竞赛、考核、评比等形式,重点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整体提升教师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6)新教师培养制度
争取到第九年成为学科带头人。我校对青年教师的基本要求是:一年入门,二年过关,三年达标,五年成熟,七到八年成为教学骨干。
(7)评价管理制度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主要制度有《兰陵县第十三小学教师量化评估方案》、《兰陵县第十三小学教育教学奖惩制度》、《兰陵县第十三小学教师业务档案细则》、《兰陵县第十三小学教师职务评聘标准》。对潜心钻研业务,有优秀科研成果或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