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治理体系的具体措施?

落实县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度化、常态化工作机制,每年大对中医药工作投入力度,落实中医药投入倾斜政策,在卫生健康投入中统筹安排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县卫生健康局把中医药放在工作全局中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一体考核,着力构建领导有力、衔接通畅、中西并重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县中医医院全面执行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扎实推进“党建入章”工作。

二、建设高水平中医药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

县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康复科、老年病科,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规范中医临床优势技术和适宜技术同质化推广,县中医医院建成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含街道,下同)卫生院规范开展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部社区卫生服务站、85%以上村卫生室能够规范开展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持续推进中西医结合发展,在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医院评审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推进中药房标准化建设,强化临床科室中医医师配备。针对视力低下、脊柱侧弯等青少年常见病,依托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近视小儿推拿防控县级基地,打造县级青少年健康服务品牌。

三、改革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的举措?

深化中医药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进一步放开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开展调价评估,符合启动条件的及时调整价格。依据中医医疗服务特点,优先将功能疗效明显、患者广泛接受、特色优势突出、体现劳务价值、应用历史悠久、成本和价格明显偏离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调价范围。对源于古代经典、广泛应用、疗效确切的中医传统技术以及创新性、经济性优势突出的中医新技术,开辟新增价格项目审核绿色通道,按规定及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医疗机构区域规划布局向中医医疗机构倾斜,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医保定点协议管理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范围。支持县中医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发展,推动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下沉。对允许在医疗机构间调剂使用的治疗性中药制剂,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鼓励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使用中医适宜技术,参保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使用中医药治疗,合规医疗费用医保报销比例不低于85%。推广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收付费,遴选优势明显、治疗路径清晰、费用明确的病种纳入中医优势病种,实行按病种收付费,合理确定收付费标准,充分体现中医药服务价值。

四、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

创新多渠道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承教育建设,加大“三经传承”教育。深入开展“西学中”人才培养工作,设置普及班、骨干班、高端班,完善优化五级师承制度,推动中医师承教育全覆盖。加强中医药特色疗法挖掘整理传承,培养中医药特色人才。到2025年,培养不少于20名沂蒙中医优才,评选市县级名中医、基层名中医30名。

五、强化中药质量全流程监管的措施?

加强中药临床试验机构备案后检查及日常监管,持续提升中药临床研究质量和水平。支持生产企业与医疗机构、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对已上市的中成药进行二次开发。强化区域合作,探索道地药材主产区、中药生产企业共建检验实验室或检验检测平台,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制剂质量监管力度,聚焦中药饮片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项检查和抽检。落实“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要求,发现违法违规问题依法处罚处理,切实保障中药质量安全。鼓励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将质量保证体系向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延伸,从源头加强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探索中药饮片生产经营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

六、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机制的措施?

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把会看病、看好病和中药炮制、鉴定等作为中医药从业人员主要评价内容,健全中医药名医遴选机制,调整优化中医医疗机构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完善中医药职称评聘制度,落实成果代表作制度,构建中医思维、临床能力(专业技能)和社会认可度“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对中医药人才实行分类评价。在各类人才项目选拔中向中医药行业适当倾斜。强化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中医医院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逐步建立有利于促进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医院运行机制。建立中医药发展成效评价机制,围绕中医药管理体系、服务体系、服务能力、人才服务、传承创新、文化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探索构建中医药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